第5版:文化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漫步“云端”的设计生活
南京大学“微博作业”惹争议
艺术与科技走向融合的六十年
2011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
计划”征集选题建议
北京朝阳打造3D技术体验中心
平板电脑出版物将推出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11-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大学“微博作业”惹争议

    新华社记者  凌军辉  刘  娟

    “开通微博,学期末考核粉丝数,达到500名算及格,达到2000名算良好,达到3000名算优秀。”这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老师本学期布置给全系300多名大二学生的一份特殊作业。

    这项被出题老师称为“创新教学实验”的作业,在实施中却出现一些出乎预料的结果,有人借助网络红人自我炒作,有人建立QQ群“互刷粉丝”,有人发布虚假信息吸引眼球……

    “优秀”学生的“微博攻略”

    虽然离学期结束还有两个多月,作为新传媒系学生中拥有粉丝最多的人,接触微博不到两个月的小伊已将“优秀”的考核成绩稳稳拿到手。

    自9月20日,小伊发出第一条微博以来,粉丝从无到有,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目前达到4500多人。

    小伊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因为,拥有粉丝数的“前三名可获得实习机会”。

    一开始,他恳求大家“帮个忙”互加粉丝,但效果并不明显。每天粉丝数仅以个位数增长,还是大家“给了面子”。

    “我常常为发表一个观点要想几个小时。”小伊说,微博上提出的观点既不能流于大众化,也不能偏于个人情绪宣泄,“只有观点独特、引人思考才能吸引粉丝的眼球。”

    此外,为了提高粉丝数,小伊总结了在众多博主中“营销”微博的“扩张攻略”:关注粉丝数在2000以下的博客,这样关注容易被博主注意到;关注最近几天有发帖记录的微博,否则你的关注很可能打水漂;关注粉丝个位数是9的微博,因为你很可能是对方的“整数粉丝”而被特别关注。

    这些方法“屡试不爽”。小伊说,很多博主“都反过来加我为粉丝并回复感谢”。

    低俗、恶搞、造假: 只为吸引网络人气

    为了完成作业,有人把微博当私人日记、发泄渠道,有人把微博当交友平台、成名舞台,乞讨般哀求、审丑式炒作,甚至杜撰虚假信息、制造轰动效应等形形色色的手段,开始充斥部分学生的微博页面。

    一位同学在微博上总结增加粉丝的经验:“上美女、炒热饭、追明星,微博一定上前。”为了吸引人气,一些同学还搞点“小炒作”。

    “今天凤姐打电话给我……”播音主持专业的小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微博,如今为了吸引人气,他把“凤姐”作为自我炒作的噱头。在回复跟帖时,小宗说“要学会炒作自己,越这样我的微博才能火呀……这是一种策略”。经过近两个月的经营,他的微博粉丝达到620多人。

    “现在QQ群有多个‘互粉’群,就是相互加‘关注’和‘粉丝’。”为了完成作业,新传媒系一个学生说,他每天刷一下QQ“互粉”群,粉丝数目前已经超过了600人。

    有同学不惜制造“雷人”观点,甚至发布虚假消息:“我预测,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福建范围内未来一至两月内会发生不低于3.5级地震。”

    作业实验凸显微博之“危”

    而对于微博作业的倡导者、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来说,发生的这一切似乎离初衷越来越远,“布置微博作业是一项创新的教学实验,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感’,提高网络能力。”

    对于这项实验及施行效果,网友们也意见不一。

    新浪网友通过微博支持杨溟的做法,“现在的很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实践经历,微博作业是学生熟悉媒体的平台,值得提倡。”

    但用粉丝数考核微博作业的方式也受到质疑。天涯网民认为,“粉丝只是反映微博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单纯以粉丝数进行考核不是科学的做法。”

    新华网网友认为,这种考核方式有可能“促使”学生用购买点击率、转载低俗内容等不恰当方式“经营”微博。

    “说实话,我知道自己在微博上的观点有时过于偏激。”微博作业的参与者小伊说,为了吸引网络眼球,微博的观点难免“缺乏理性,流于偏激”,但为了完成作业,纯粹为凑粉丝,什么手段都用上了,“这种方式不好,太功利了。”

    新浪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微博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聚议厅”,每个人手中都有“麦克风”。

    但是,南京大学的微博作业实验提醒我们一个事实:如果失守基本道德底线,微博的发展将很危险。一旦出现道德失范的事件,甚至虚假信息,会经由转发者裂变式传播,将不实后果扩散开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