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全国新闻界采编人员“新春走基层”活动如火如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牧区、边疆哨卡,与群众交朋友,到基层“挖”新闻,采写了一批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为春节期间的新闻报道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接地气”的新闻采访活动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从北川新县城一排排齐整美观的新民居到玉树灾区藏民家热腾腾的牦牛肉包,从闽西革命老区“年年好、节节高”的喜庆歌舞到云南佤族山寨独特的过年仪式,从昆仑山下踢足球的维吾尔族少年到衡阳火车站“带着孩子去打工”的农民工……“新春走基层”中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鲜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画卷。这些报道提示我们,新闻工作者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就完全能写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使新闻职业和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采访写作手段趋于便利的今天,要想写出真正的好新闻,要想真正触到人民的脉搏和生活的本质,依然离不开“光着脚板跑新闻”“田间地头当舞台”的精神。新闻报道要让充满真情实感和鲜活生动的文风代替那些浮夸、空洞的文风,让现场感强、故事性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代替那些道听途说、充满“八股味”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就得心怀虔敬、脚踏实地地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访有所得、言之有物,这既是对新闻工作者作风的砥砺,更是对改进文风的一种推动。
不到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就难以感受“多难兴邦”的深刻含义;不到边疆和民族地区走一走,就难以感受中华文明的瑰丽灿烂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不到贫困家庭坐一坐,就难以感受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努力和百姓的多种期待——这是参加“新春走基层”采编人员的共同体会。
春节过后,带着这样真切的认识投身新的工作,“从群众中来”的新闻报道才能“到群众中去”,植根于基层、融身于群众的新闻记者才能为群众所认可。这是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新华社供稿)
涂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