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论坛
  标题导航
中沙文化合作的新起点
在华盛顿欢度中国春节
《程婴救孤》美国演出反响热烈
中国民乐添彩法国“欢乐春节”




 中国文化报 >  2011-02-1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民乐添彩法国“欢乐春节”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过大年。 吴 刚 摄

    法国小学生与中国演奏家互动。(资料图片)

    海外“欢乐春节”是中国文化部以节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活动,已经连续数年以庆贺新春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民族音乐。为了让更多的法国民众在中国春节期间欣赏中国民乐、感受中国年味儿、品读中国传统文化,多场“欢乐春节”新春民族音乐会近日相继举办,吸引到巴黎及其周边城市的各界观众数千人次。

    巴黎奏响欢乐歌

    春节期间,大巴黎地区一扫前些日子的大雪和严寒,气候变得温和宜人,偶尔飘起的绵绵细雨似乎预示着春天脚步的临近。1月24日,位于巴黎塞纳河畔梵陆街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驻地张灯结彩,伴着江南名曲《欢乐歌》轻盈欢快的旋律,2011年“欢乐春节”新春民族音乐会在这里奏响。除了那些钟情于中国民乐的老观众,音乐会还吸引了更多新面孔,其中既有法国文化部、外交部的官员,也有巴黎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多位与文化处保持密切联系的国际友人,如专程赶来的蒙图瓦尔国际民间艺术节主席夫妇和侨居法国的俄罗斯公爵夫妇等。

    由中国文化部派遣,来法举办“欢乐春节”活动的上海民族乐团为来宾们奉献了一场独具中国传统特色和新春喜庆气氛的民族音乐盛宴。国家一级演员段皑皑、周韬等表演了10余首脍炙人口的民乐曲目,将观众带至节日气氛浓郁的江南,品丝竹、赏春色。每首曲子奏罢,观众均报以热烈的掌声。整场演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来宾们纷纷表示,他们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音乐,感受到中国春节的文化气息,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大家相约明年春节还要再来。

    从中国文化中心到法国荣军院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综艺剧院、法国荣军院……中国民乐的受欢迎程度从上海民族乐团在法国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就可见一斑。1月22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气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坚持“欢乐春节”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则下,中心力求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当晚,中国民乐演奏家为到场观众带来了喜庆欢乐的民乐表演,既有传统的江南名曲《紫竹调》,也有根据京剧曲牌新近创作的古筝曲《晓雾》。中国的丝竹雅韵令现场观众为之倾倒,不少文化中心学员成了中国民乐的“粉丝”。学员玛丽是一位钢琴教授,对古筝曲《晓雾》青睐有加,“传统的京剧元素配上具有时代感的节奏和音韵色彩,简直无与伦比!”玛丽这样说道。

    1月27日,位于巴黎市中心的综艺剧院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演奏家用20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全面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幽兰逢春》、《二泉映月》、《五梆子》、《遗迹》、《十面埋伏》、《流水》……时而抒情优美,时而高亢有力,时而宁静致远,时而激情澎湃,令全场观众如痴如醉。“太精彩了!太精彩了!我只能用这个词形容。”专程从比利时赶来欣赏音乐会的罗兰在看完演出后说,“中国音乐的表现力很强,乐曲风格也很多样,有的听起来甚至感觉有爵士乐的风格。”

    1月28日,法国荣军院路易斯十四大沙龙厅内灯火通明。大沙龙厅是荣军院内最重要的大厅,南侧回廊外即是拿破仑皇帝陵墓的金顶,北窗则正对着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声如裂帛,弦间宛如流淌出金戈铁马,与拿破仑的传奇一生相得益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音乐沙龙,中国民乐来到这里表演,就好比进入了巴黎最高雅的客厅。”

    高山流水遇知音

    听音乐是法国人最喜欢的消遣活动之一。最近,法国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广播仍旧是法国人听音乐和了解乐坛动态的首选方式。在“欢乐春节”新春民族音乐会进入第五个年头的时候,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处首次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合作,邀请来法演出的上海民族乐团为音乐台《世界色彩》栏目制作了一期春节特别节目,在充分表现中国民乐传承与创新的同时,还展示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个性和相互间的包容与配合。据了解,该节目已经于农历除夕晚间播出,而错过收听的听众现在则可以到法国国家广播电台的网站上点击欣赏。

    监制古典音乐广播节目超过20年的弗朗索瓦丝·德乔治说:“中国民族音乐在法国知音不少,人数绝对要比想象的多得多,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和长期以来中国民乐演出以鼓乐及庆典欢闹乐曲为主的观念完全不同,德乔治最喜欢的中国音乐特质正是“安静和谐”。她表示,《世界色彩》此前也曾制作过关于中国音乐的节目,但多以播放CD或转播音乐会为主,将乐团请进演播厅尚属首次,“我要给我的听众一个惊喜!”

    民乐演奏家段皑皑表示,近些年来,国外观众确实对中国传统音乐发自内心地喜爱,“我能从他们热烈的掌声和现场火爆的气氛中,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关注与尊重”。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汪 勤  朱晓云  苑大喜  朱 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