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各地文艺惠民演出红红火火,但记者在参加活动时发现一种“怪现象”:不少惠民演出活动都要请各级领导“捧场”,往往“苦等领导来”,“领导”不到不开场。“领导”却常常姗姗来迟,让惠民演出的欢乐效果大打折扣。
2月17日上午,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某地“文化大拜年”民间文艺展演原定9点开始,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8点集结到位,协助维护秩序的数百名民兵更是早在7点半就到达现场。
8点半,街两旁已挤满了特意赶来看演出的群众,大家翘首以待节目开始。9点到了,却迟迟不见动静。是演员没有准备好么?记者看到,数十个表演方阵,上千名演员,早已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有83岁,年纪最小的才3岁。
9点半,演出还没有开始的征兆。“演出改到10点。”“还不是等领导。”这样的话语在维护秩序的民兵和观众、演员中传播,语气中不乏怨艾。这一天,实时温度是2℃,还伴有能把花灯吹起来的西北风。
10点钟,开道交警的摩托车启动又熄火。人们跺着脚,搓着手,继续等待。10点15分过了,主持人终于出现;等到宣布完到场领导、领导致完贺词,已经过了10点半。没有任何一个“领导”向现场工作人员、演员、数千群众致歉。
文艺节目展演,本是文化惠民的一个好举措;领导与民同乐也是一件好事,相信组织活动的相关部门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文化大餐也是颇费心思。但既然是文化大拜年,群众才是主角,主角到场了,演职人员就位了,活动为什么迟迟不开始?有丰富组织经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还是要等领导到位了再开始,不然领导看了不高兴。”
但等待领导的群众不高兴,谁来负责?(新华社供稿)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