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静
从山区到海岛,从城市到乡村,从首都北京到全国各地,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遍及城乡的群众文化队伍,自己创作,自我展示,充分表达对党的生日的衷心祝福。从今年年初开始,由文化部社文司组织开展的“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其中包括了文化部已经开展的“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优秀少儿歌曲征集推广”“群星讲堂”等活动,都特别突出了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主题。
随着“七一”的临近,全国基层群众欢庆建党90周年的活动逐渐进入高潮,成为全国性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群众歌咏活动 引领庆祝热潮
以群众歌咏形式庆祝党的生日,是这次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最大的一个亮点。6月20日,文化部社文司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组织了来自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等10省市革命圣地的合唱团,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著名红歌的诞生地——北京市房山区,开展了“圣地红歌”群众合唱汇演活动。
据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宣部和文化部党组的部署,文化部社文司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群众文化部门广泛组织开展城乡基层群众庆祝建党90周年文化活动,提出要广泛开展符合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庆祝活动。各地的歌咏活动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主题下,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各有特色。陕西省组织了以“唱红歌、唱赞歌、唱家乡歌,颂延安、颂改革开放、颂美好生活”为内容的“三唱三颂”大型群众歌会,以陕西民歌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唱出了老区人民对党特有的感情。
迎“七一”,唱红歌,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雄壮的红歌声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回顾和赞美了党的伟大历程,也用自己的歌声,抒发了对党由衷的热爱之情。
反映群众文化活动 常态化建设成果
群众歌咏、展览展示、文艺演出、讲座等是这次全国基层群众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的主要方式。安徽省的系列活动分为“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和“赞颂讲读”三大类共计8项,其中的文艺演出类,包括组织全省文艺力量,利用流动舞台车和文艺小分队的演出形式,奔赴基层乡镇和村、社区进行演出;云南省将组织“七月盛典”系列活动,举办“日出东方”大型诗歌朗诵比赛、“颂歌献给党”新歌征集活动、“浓墨重彩颂党恩”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活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了“全区青少年键盘音乐大赛”红色经典作品演奏活动、全区离退休干部纪念建党90周年艺术节等活动。
广场群众文化是本次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文化部门要求全省以广场文化活动为抓手,让广场文化活动“红”起来、“火”起来,具体内容包括组织近年来全省优秀群文作品进行专场文艺演出,组织全省社区文艺活动,举办全省少儿文艺大赛,组织一批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社区放映。辽宁省组织了“党旗颂”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广场群众红诗红歌展示活动暨首届群众文化节,开展了“大地飞花”城乡群众文化节目展示活动等。
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迅速组织起如此规模、策划出如此众多的群众文化活动?这最主要应该归结于近年来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建设。文化部近年来坚持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歌咏活动,定期举办如中国老年合唱节、中国少儿合唱节等示范性活动,还通过不断丰富群星奖评选内容,促进我国群众文艺水平提高,使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一种常态的工作机制和文化形态。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 一次有力提升
庆祝建党90周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基本职能的广大公共文化机构,在这次系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真正的主力军作用。文化部要求,在庆祝活动中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组织和阵地作用。
各地公共文化机构尤其是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早在2010年底,就开始了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从今年初开始,一系列群众文艺演出开始走进各地农村和社区,成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如河北省组织了“万场群众演出热河北”活动,从5月初至7月中旬,全省每个设区市在市区演出不少于300场,每个县(市)演出不少于100场,参加人员涵盖各行各业,形成“群众汇演连成片,燕赵处处有歌声”的局面。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经长时间筹备,策划编排了“红色记忆 西安市群文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舞剧荟萃”,将于6月29日开始演出,这也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后,西安市首次由非专业团体排练的专业舞剧演出。这次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全国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对提升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机构的免费开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