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3版
特别报道

第4版
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丝路花雨》30年后再落平壤
在柏林感悟中国文化
塞内加尔大学生踏上感知中国之旅
“2011中国旅游之夜”在澳反响热烈
汉语时光中文大赛在贝宁颁奖
乐山、嘉兴艺术团亮相加拿大艺术节
中国古典舞蹈团巡演意大利
中西论坛文化委员会会议在西举行




 中国文化报 >  2011-07-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柏林感悟中国文化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文化讲座侧记

    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讲座时,于丹教授与柏林中国学友合唱团成员合影。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何文波  文/图

    盛夏的柏林绿树成荫,鲜花怒放。7月9日,应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教授专程来中心举办了一场题为《感悟中国文化》的讲座。

    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节目的广泛传播,很多人开始对国学经典、古代名著越来越关注。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贤哲的哲学思想和理念渐渐不再是抽象与深奥的代名词,而是以一种鲜活的方式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于丹用大众听得懂的方式,对古代经典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在国学经典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于丹的影响并不止于国内,很多海外华人以及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都对她的演讲和著作十分感兴趣。正因为此,当天下午两点,当于丹教授来到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时,300多位慕名而来的中德观众已将文化中心多功能厅挤得满满当当,还有几十位观众只能站在门外聆听。

    由柏林中国学友合唱团演唱的《在那银色的沙滩上》和《同一首歌》为于丹教授的演讲拉开了序幕,合唱团成员用他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对于丹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接下来的演讲中,于丹用精练如诗般的语言解读中国文化的精髓,其中,对《论语》和《庄子》以及佛经中“善待生命”和“吾日三省吾身”的讲解博得了听众尤为热烈的掌声。于丹从简单的人生哲理开始,通过生动的故事、亲切的语言,解答着现代社会人类经常面临困惑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同时,她的演讲方式也有其独到之处。于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导观众思考她所提出的问题,并以令人信服的语言解答观众心中的疑问,引起大家广泛的共鸣。譬如在演讲中,站在大厅门口的一位妈妈,怀中突然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于丹马上就“借题发挥”,联想到老子所讲的赤子婴儿的生命情态所代表的精神修养和理想人生。此外,于丹还在演讲中不时地穿插一些小故事和趣味性强的比喻,常常引得观众笑成一片,并在笑过之后体会到更多的人生哲理。在谈及人生的三种境界时,于丹用鸡蛋、胡萝卜和茶叶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她说:“有的人像一个鸡蛋,内心被生活煎熬成铁石心肠,没有怜悯、没有理想;而有的人像胡萝卜,被生活煮软了,一切都逆来顺受,迷失了自我;但有的人却像是茶叶,经过滚水的历练变成了醇厚芳香的茶水,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生命。”

    于丹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中德听众的热烈欢迎,其丰富的学识、演讲的才能以及温文尔雅的人格魅力也给中德听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讲座结束后,很多听众围住于丹,希望与她合影留念,并得到她的签名。许多留德学生纷纷表示,一定要借于丹教授演讲的东风,重新阅读中国经典著作,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要向德国的同学和朋友更多地介绍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

    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念平、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贾建新、德国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陈茫、《欧洲新报》主编范轩等出席并听取了演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