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
偌大的当代中国建了多少个人艺术馆?这些个人艺术馆占了多少宝贵的土地?个人艺术馆中的“个人”有几多值得人们研究的地方?
时下的中国文化界(艺术界)流行目中无人、脑中狂想、见识浅薄的症状,于是小油灯变大太阳的事情屡屡发生。略微有点成绩就敢上九天外揽月,飘得让正常人根本挡不住!圣贤的道、文没有,但想留名怎么办?提前给自己建个个人艺术馆还能办到!于是找地盖房子,尽量生前热闹一下。管什么真才实学,满足一下自我虚荣也好。
中国自古便有建馆铭人的传统,国家对于在各个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通过建馆的方式缅怀纪念,我们对此无可厚非。然而当有一天“杰出”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时,你我作何感想。货币为何贬值?都是“通货膨胀”惹得祸!大师为何众多?都是降低标准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地或公建或私立的某某馆几近泛滥成灾!
难道建了艺术馆,就变得有成就、有学问、有价值,能不朽了吗?我以为,大量建馆,劳民伤财。我国有多少个人艺术馆建后闲置不用,“霸占”了多少风景优美的空间?我的看法是:像徐悲鸿、齐白石这样确实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大师,应当建馆予以纪念。一般的艺术家最好就别建了吧。请在建之前、在自己清醒时多想想:劣石与圭璧的根本区别与奢华的外套真的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