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延
《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是百家讲坛主讲人吕立新继《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之后又一部介绍中国美术大师成长历程的励志书。该书根据吕立新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座《写实徐悲鸿》加工整理而来,随着暑期节目的播出,与之配套的图书也随之出版。该书以徐悲鸿的艺术生涯为主线,分为8章:“艰难求索”“命运转机”“越洋逐梦”“复兴之声”“画坛伯乐”“抗战岁月”“坎坷情路”和“往来千载”。
青年徐悲鸿曾4次去上海,穷到沿街乞讨,难到想跳河自杀。然而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知难而上,越挫越勇,以“山穷水尽而能自拔才不是懦夫”的精神自励。留学海外,他品尝了西方禁果又苦恋东方伊甸园,他带着学习西方绘画是为了发展中国绘画的抱负与使命艰难求索,百折不回。徐悲鸿一生视艺术为生命,以至于为了收藏国内外那些名画不惜四处告贷。悲鸿惜才,他是名副其实的伯乐,遇到有艺术潜质的青年便极力为他们寻找创造深造学习的机会。白石老人、傅抱石、蒋兆和、吴作人等等无一不得到徐悲鸿的提携。作者以一贯独特的视角把画家的艺术历程放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大背景上展开,去揭示徐悲鸿的彷徨、向往、执著与追求,以及他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全方位讲述了这位美术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此书尚未出版,便已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获益匪浅。首先,著者的创作态度严谨,尊重史实。作者发挥的创造性都是以素材史实为依据的,故而得到专家学者和徐悲鸿家属的认同,自然有了史料的价值。书中不为尊者讳,其贫困窘迫、江边轻生、儿女情长等情节,描写得真实生动,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徐悲鸿。吕立新是著名的鉴定家、艺术品界资深研究学者,多年从事中国书画及艺术品的市场研究,被媒体誉为将“新思维带入艺术品界”的青年学者,除受邀百家讲坛为齐白石、徐悲鸿立传外,还出版了多部有关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专著。因为作者深厚的理论研究,才有了今天这部与众不同的徐悲鸿传论。
此书内容丰富博大,是它的特色之二。《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从中到西,时空跨度大,写了大半个世纪,上至达官显贵、中外美术界名人,下至故交好友、贫寒学子,洋洋10余万字,200多帧珍贵图片。特别对康有为、傅增湘、蔡元培等人物的刻画,虽寥寥数笔,却个个栩栩如生。书中内容涉猎到中国画的渊源流派、发展演变,并扩展到西学东渐、中国画的复兴,再到艺术品的收藏、鉴赏等众多内容,得其精髓,非泛泛而谈,展示出一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画卷,情节跌宕起伏,图文并茂,故而使本书有了较重的艺术含金量。
叙述生动,文笔优美,是本书的又一特色。娓娓而谈,妙语连珠,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和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吕立新用文学笔法写人物的艺术与人生,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采用“以点带面”的讲述风格,经常从一幅画上的款识或一场拍卖会讲起,让听众身临其境,令故事悬念丛生,扣人心弦,可感受画家的喜怒哀乐,亦可了解画坛的风云变幻。
《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插入了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和徐悲鸿珍稀书画资料,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在阅读大师励志人生的同时,又给读者带来了一次视觉盛宴。
如果说读《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是一次励志和启迪心灵之旅,那么《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中的励志外延更宽泛,它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个人的志向,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志,这也是作者贯穿此书的主题思想。徐悲鸿曾在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说:“国家大难临头,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义务。我要尽个人对国家的义务,所以想到南洋卖画,捐与国家。”他一马当先、身体力行,用手中的画笔,与他挚爱的民族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吕立新在书中把徐悲鸿比喻为一只“悲愤的、有抱负的、能飞的大鸟”。徐悲鸿的一生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就像是一只孤独的大雁,一生都在奋力拼搏,他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的人生和艺术光耀神州,往来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