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美术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回声壁
用画笔传续友谊
师缘 书画缘
博蕴华光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7-2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声壁

    ■“这次评奖共有书画展、‘共和国脊梁’征文、‘共和国脊梁’评奖和西柏坡采风四项内容,其中担任‘共和国脊梁’评奖的评委共有七人,都不是权威专家。评奖标准都是这七人自定的。评奖初期先选定20位名人进入大名单,根据谁能参加颁奖典礼确定最终的‘十大共和国脊梁’……这次活动,不少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的名家还免费向我们赠送了大量字画,我们更大的目的是下一步对艺术家捐赠的书画进行慈善拍卖。”

    ——“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刘学文透露评奖内幕

    众所周知,经新华社的曝光,倪萍等十人荣膺“十大共和国脊梁”不过是一场闹剧。我倒是想知道,“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组委会还选出了哪些“脊梁书画家”,但刘秘书长语焉不详。书画界流行评奖,其实有的和“脊梁奖”一样无厘头。

    ■“我并非视名利为浮云。名利思想没什么不好。我曾在写给一个小朋友的信中说,画画图什么?无非名利。不为名利,你画画干什么?关键是你动笔之前不能有这个思想。但到我这个年纪,我就应该想得开。我现在住的地方,别人看着觉得小,但我够用了,而且住习惯了。就像一盆花,换盆是有风险的。左邻右舍都熟悉,出门就有人跟我打招呼,多少开心。我要住到高楼去,鬼也不认识一个,哪有现在弄堂里的乐趣?……”

    ——90岁连环画家贺友直再次捐画,称“我不希望作品被卖来卖去”

    艺术市场这么火,贺老名气这么大,送几件作品拍拍,换套大房子毫无问题。但他没这么做,而是把精心之作捐赠给了博物馆,因为“不希望作品被卖来卖去”。接受捐赠的博物馆,可别辜负了老爷子的善心,作品要保管好,还要经常展示,让更多孩子分享他的连环画艺术。

    ■“去年荷兰著名的电影纪录片导演来中国参加我的电影论坛,先领他到宋庄,然后送他到北京城,都已经进北京城了,他还跟我说他要去北京,因为他眼前的北京已经没有以前的影子,他很生气,‘我不是去曼哈顿,我要去老北京。’上世纪70年代他在中国呆了有一年多时间,他印象中的北京完全变了。我们大量的拆迁,毁掉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1959年前北京城还比较完整,到现在已经彻底没有了,有人给出很多原因,但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文化价值体系的一种破碎。我们应该深刻反省: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丢失了什么?丢失了的是文化,中国城市不应该走和曼哈顿、纽约完全一样的道路。”

    ——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说“现在的城市建设,丢失了的是文化”

    除了极少数地标建筑,大跃进式的城市建设已导致中国几乎“千城一面”。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缺了“魂”,何谈城市个性,何谈宜居指数?

    续随子 点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