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艺术话语
小胶片拼贴大电影
《变形金刚3》:破坏与重建
从普通百姓中挖掘家国情怀




 中国文化报 >  2011-08-0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话语

    我觉得一部历史剧很难还原遥远年代人物的真实样貌,这是一个再塑造的过程,塑造不仅在于人物外貌的相似度,更在于精神的传达。我希望把这部电影拍成一种新类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美感上都呈现不一样的感觉。“情”是电影最基本的内容,不仅仅是男女之情,还有很多关于理想的情怀。所以,我前面主题定的是牺牲,就是在辛亥革命这个阶段,大量的人舍生取义,这里面最杰出的代表是秋瑾、林觉民等,写的就是牺牲。

    ——张黎(电影《辛亥革命》导演)

    此前曾经有消息爆出,有曾经的体育项目冠军流落街头,我们建立演员工作委员会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现在中青年演员比较容易走红,但是有些老演员怎么办?他们演不动戏了的话怎么得到保障?有些演员不在体制内,他们的人事代理、职称评定等都存在问题。将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演员工作委员会就将为会员建立人事代理制度。

    ——许明哲(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

    作为一档从国外引进模式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学到最多的就是“求真”——真实的人生、真实的追求、真实的无奈。返璞归真,才是真人秀节目的灵魂,也是节目在本土化过程中奉行的准则。《中国达人秀》不是发现冠军的节目,而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对于选手、观众、节目组而言,都是如此。

    ——金磊(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总导演)

    我们现在很多影视剧强调养眼,要好看,我不反对,好的电视剧一定要通过养眼进而养心,绕开养眼都不是好的电视剧,没人看你,还算什么好?首先是要养眼,但是不能止于养眼,要进而养心,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素质得到提升。要反对不仅不养眼,反而花眼乱行的人。

    ——仲呈祥(文艺评论家)

    电影的制作、生产、消费、市场和电影评论应该是彼此分离的。严格意义上的电影理论、电影批评与电影市场的其他环节应该是独立互动的关系、互动的状态。电影批评作为文化形态,刚好作为市场环节的链条,成为利益链中的一部分。如果说摄影机暗箱是社会“意识形态腹语术”的最佳演练场和象征物,电影批评则成了意识形态的祛魅式。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电影学者)

    拍电影通常就是要改编的。说到改编,那就一定不是纪录片,有一些所谓的艺术加工。但有一些东西你不能改,因为改了就不是这个人,但是好像你戴眼镜,我拍你是不戴眼镜的,这就没问题。我对这个人物有看法,但如果仅仅是纪录下来,就表达不出来,我就要虚构一点东西放进去,《秋瑾》大部分剧情都是真实的,但里面肯定有虚构的地方,比较细节的东西。

    ——邱礼涛(《竞雄女侠秋瑾》导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