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现代花鼓戏《儿大女大》23年演出1859场
大型合唱史诗《铁军组歌》上演
首届“学院奖(戏剧表演)”将于10月揭晓
李新翔书法亮相中国美术馆
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将办
国产纪录片要接地气
父母该如何教孩子读书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8-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产纪录片要接地气

    编辑部:

    8月19日,贵报刊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从今年初至今,国产纪录片只有《天赐》、《在一起》和《遥远星球的孩子》在国内影院小范围上映过,其余的国产纪录片再也没有出现在电影院的排片表上,国产纪录片在市场中的窘境可想而知。回溯2010年,成规模上映的国产纪录片有《复兴之路》、《海上传奇》、《外滩轶事》3部作品,其中《复兴之路》票房收入200万元,《海上传奇》和《外滩轶事》的票房均不过百万元。

    专家把目前国产纪录片市场的困窘归咎于低端制作与无效传播的恶性循环,认为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观众对纪录片并不感冒,他们更愿意在影院中欣赏有剧情的虚构电影,而不是记录现实的电影作品,中国观众还没有培养起看纪录片的意识,这需要时间和环境的积淀。我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全部原因。

    受贵报刊发的那篇文章的启发,我很有兴趣地上网搜索了一番,发现几部纪录片大多属于“宏大叙事”或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历史或者风景、娱乐片之类,贴近现实的作品太少,而且所表现的内容也不是公众最关注的话题。

    照我的理解,纪录片应该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不管是对历史的挖掘、反思,对文化、文明的探讨,还是对人类生存的观照,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都要给观众以新鲜感、亲切感,要让观众产生买票观看的愿望。而反观时下的国产纪录片,其中不少沾染了当前电影界的一些坏习气,好大喜功,大手笔、大制作、大题材、大气魄,似乎唯有“大”,才能显示其卓尔不群,而老百姓却并不买账。

    如果各类制片机构和编导人员能够多接一接地气,多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多拍摄一些既有宣传教育作用又有良好市场前景,老百姓愿意掏钱买票观看的纪录片,岂不是一件好事?

    河南唐河  白 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