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音乐创作要联系传统因素和文化背景
红色诗歌经典“让精神得到提升”
鲁迅思想的价值还在于对民众的人生启示
丰硕的成果
对《焦点访谈》改版的三个期待
倾听与思考:那夜、那奖、那些人
文化的力量可以使道德调节潜移默化
理论评论




 中国文化报 >  2011-09-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硕的成果
——“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本报记者  刘  茜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2008年元旦施行的《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存续与发展呈现出新的情况和态势,产生新的经验和问题。基于上述背景,作为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特别委托课题,“弘扬节日文化研究”于2010年6月底正式立项。经过一年的努力,该课题已于今年6月末完成调研与写作任务。9月17日,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承办的该课题成果汇报会在北京举行,介绍了课题立项、实施情况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立项: 涉及文化传承的重大课题

    该课题下分10个子课题,第一个子课题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明确了该课题立项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厚重而多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如上所述,弘扬节日文化研究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等重大社会、文化与经济问题,社会影响面广泛,本课题自立项之初就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担任课题组组长,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李新风三位同志为副组长,李新风为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本课题还聘请著名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者刘魁立、祁庆富为学术顾问。课题组成员主要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组成,同时邀请了国内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有关专家参加,共同完成课题。

    实施: 合乎实际的概括与判断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力求反映当下现状,凭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力求做出合乎实际的综合与判断,并提出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对策。10个子课题内容丰富,话题前瞻,具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在第一子课题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传统节日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探究,如传统节日的内涵与形式、青少年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与参与情况、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洋节”在当下中国社会中的影响、我国台湾地区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传播的情况等。

    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课题具有前瞻性。例如对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调研以及传统节日新形式、新载体情况的调研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提出,在当前深入探讨节日符号与仪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应承认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的多样化存在,同时也可以寻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与仪式,这些代表性的符号与仪式不限于一种,而可以由多种或一组构成。

    课题组关注了我国传统节庆活动中出现的新形式、新载体。近些年,出现了“除夕团坐看春晚”的新风尚。端午节围绕纪念屈原的主题,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得以拓展。如龙舟邀请赛、祭祀屈原、端午诗会、民间文艺调演等等。课题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新形式、新载体的创新发展:首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财政资金上的保障,鼓励民间以多种方式营造节庆气氛。其次是节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政府相关部门应研究和规范各个节日的具体理念、标识、礼仪活动等。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开发、制作一些美观大方、富有情趣的节庆文化产品;多生产一些安全卫生、健康有益的节日食品;多创作一些易于传诵、富有真情实感的节庆用语。此外,节庆新产品的开发,应树立产品系列化意识及市场意识。

    第二,在宏观研究的同时,注重个案分析。比如课题对青少年节日文化认知情况做了调研,发现:青少年参与传统节日的积极性很高,但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认同感和参与性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青少年是传统节日的传承主体,是未来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前景。政府,尤其是文化和教育部门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体验和理解, 让青少年在体验的同时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自觉担当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主人,这对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学校,面向青少年人群,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和对西方节日文化尤其是西方宗教节日文化的正确引导。

    第三,课题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也令人瞩目。课题关注到少数民族节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我国台湾地区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变迁,调研了中国春节在海外传播和存续现状,如何正确应对“洋节”的影响等等。提出:应理性看待“洋节”在我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传统节日形成的所谓“冲突”,既不能完全无视“洋节”的风行对中国传统节日生态造成的影响,也不要过分夸大这种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我们既要看到“洋节”广受追捧造成传统节日影响弱化的负面作用,也要看到“洋节”中包含着与我国传统节日相通或相近的价值追求,对于我国节日体系具有补充、丰富作用,以及促进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自省与节日体系创新的作用。

    启发: 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对春节等我国主要传统节日在当下的现实状况、存在哪些需要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系统的对策性意见的大型集体调研课题。

    该课题采用科学谨严的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调研。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结合资料和文献的归纳、综合、分析、比较,力求还原当下节日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性意见。最终完成了定稿共20多万字。无疑,本课题因此也具有了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实践参考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