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以民间力量推动影视传播
中美大学生纪录片展现“城市交响”
《夏妍的秋天》追求平凡之美
2011北京国际动漫周举办
金鸡独立,百花齐放?
宫廷穿越剧:套路已成,新意难出




 中国文化报 >  2011-10-2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鸡独立,百花齐放?

    《飞天》剧照

    《钢的琴》剧照

    《岁岁清明》剧照

    《秋之白华》剧照

    范  侃

    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日前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稳坐报刊文娱版头条多年的关键词“双黄蛋”今年终于“落单”,金鸡奖各大奖项保证了独一性。此外,这次奖项的揭晓更是让观众大跌眼镜。《飞天》获得最佳故事片,之前一片叫好的《钢的琴》则只拿下了评委会特别奖。《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仅获最佳录音、美术等技术奖项,而《风声》、《十月围城》、《最爱》等热门影片则颗粒无收,让人叹服这只不走寻常路的金鸡是如此“特立独行”。作为中国电影业内的最高奖项,本届金鸡奖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电影为文化扛旗, 文化为电影增色

    从最终结果来看,本届金鸡奖显然将重心放在了影像的内在品格特别是文化内涵上。最佳影片《飞天》讲述的是中国第一代航天飞行员如何以教练身份培养新一代飞行员的故事;获最佳导演奖的《爱在廊桥》讲述了福建廊桥的北路戏的兴衰和演员的纠葛;获最佳编剧奖的《岁岁清明》从抗日战争中选取一个特别的视角,将杭州的茶文化与爱国情怀结合;获最佳摄影奖的《秋之白华》则讲述了共产党员瞿秋白灿烂动人的一生。比起往届或注重市场反馈、或注重影像本体的表达与创新,今年的金鸡奖获奖影片为观众呈现出浓郁的行业特色、地方韵致,而这背后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

    从2009年国务院第30号文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品上升到产业的高度,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聚焦文化议题,书写“史诗篇章”,文化再次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而本届金鸡奖对文化的肯定可以说也与当前社会的潮流一致。作为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和艺术形态,电影可谓是文化承载与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美国的电影风靡世界,也将美国的民主思想与英雄主义精神传遍世界,然而像美国这样的电影大国,仍然会在文化表达上遭遇欧洲艺术电影的文化壁垒的冲击。作为电影产业仍在发展的中国,如何处理文化传达与电影表述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业内的一个重要命题。金鸡奖将四项重大奖项全部颁发给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电影,而最佳男女主角的两部影片《秋喜》、《额吉》,一部紧贴今年辛亥革命百年的契机与潮流,另一部则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异域风情,显然也和之前的影片风格统一。这些电影不仅讲述的是故事,更承担了故事之外的美学传递、文化再现与价值观传承。

    作品分两极,叫好不叫座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今年得奖的大多数电影在票房上都不尽如人意。尽管这些影片在文化表达上取得了较好的突破,但它们或者在故事讲述、或者在选材角度上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也造成了今年金鸡奖的影片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热门影片《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最爱》、《风声》等或者只得了技术类的奖项,或者仅有提名。而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奇迹的《让子弹飞》更是连提名都没有。这一现象让我们感受到本届金鸡奖似乎在让自己与市场分开,尽量用一种理性的专业的视角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金鸡奖一直是相对注重艺术的纯粹性的一个奖项。纵观历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曾多次出现低票房高口碑的作品,如1999年的《那山那人那狗》,当年在国内仅卖出一个拷贝。最近几届,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如2007年的《云水谣》,2009年的《梅兰芳》、《集结号》。本次金鸡奖再度将大奖颁给非商业类电影可以看做是一种回归。

    事实上,金鸡奖的这一现象也是诸多电影节的现象,从美国奥斯卡《拯救大兵瑞恩》输给《莎翁情史》、《阿凡达》不敌《拆弹部队》,到台湾金马奖的《当爱来的时候》打败《十月围城》,电影节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倾斜于作者电影,通过适度的抗衡市场冲击来保护电影本身的非功利性与纯粹性。然而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人所诟病,认为电影奖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自娱自乐,甚至电影节所倡导的一系列理念是对市场规律的一种否定与扭曲。然而我们以市场运作最好的美国为例,其电影走到今天也经历了诸多的历史波折,最严酷的时代即当年电影协会主席威尔海斯为了保证电影的“干净”而颁布的“海斯法典”,这一法典从上世纪20年代起生效直到60年代末才被慢慢废除。表面看来,这些严苛的规定似乎给美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束缚,然而正是这一时期近乎扭曲的严苛,让美国电影在全球输出的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价值壁垒,即经过了“海斯法典”净化的作品便可以轻易获得全球的认同。而美国电影正是借助这一优势成功垄断世界市场。从这一意义上说,本届金鸡奖坚持将商业与作品区分,选出叫好而未必叫座的作品,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举动。

    关注低成本电影 致力兼容并蓄

    本届金鸡奖在奖项上做出了一个调整,将最佳数字电影改成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今年入围的几部作品《老寨》、《我们天上见》、《我是植物人》、《盲人电影院》、《都市童话》、《信义兄弟》都是小成本电影中难得的佳作。这一改动让我们看到了本届金鸡奖主办方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几年前的最佳数字电影的设立是出于对数字电影这一新型电影形态的扶持和保护,那么今年的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的设立则可以看做是对中国更多的中小成本电影的一种支持与鼓励。

    中小电影的生存问题一直是业内的一个话题,如何改善中小电影的生存环境也成为了诸多电影人的努力方向。由于中国目前的院线并没有对商业院线和艺术院线加以区分,因此票房成为了影片在院线上映时间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电影院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中小电影上映,然而它们大多仅上映一天就被撤下,有些口碑稍好的,也仅仅上映一周左右。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小成本影片只好自己寻求出路。电影频道是一个展示的平台,但毕竟中国只有一家全国落地的电影频道,还有一部分电影采用独立制片的运作方式,但同样举步维艰。

    金鸡奖这一奖项的调整无疑给国内的中小成本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对于一些积极、温暖、健康、乐观的小成本电影来说,金鸡奖的肯定意味着业内对于小成本影片的关注,不仅给电影人上升的空间,也让这些低成本电影有了更多被观众看到的机会。金鸡奖的这一改变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希望。

    总体来说,本届金鸡奖让我们感受到电影业内本身的一种回归,在这个电影高度商业化的时代,电影的文化价值被重新强调,电影的本体性也被重申。金鸡奖用一种看似强硬的态度努力调整着中国电影的航线,尽管这个结果并不符合每位观众的口味,但这个结果本身所传达的意义却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