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 题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突出特色主动创新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本土创新带来新的生命力
观众们很喜欢“土豆”
红都文化谱新篇




 中国文化报 >  2012-02-2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都文化谱新篇

    陕西省获奖舞蹈节目公益展演展示会上,志丹县歌舞剧团表演的《陕北汉子》。

    中共陕西省志丹县县委书记  白小平  志丹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东平

    陕西省志丹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的故乡。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生活战斗了7个月,志丹县因此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近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连续6年蝉联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荣获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与县域经济飞速发展相适应,我县的文化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政策、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为文化事业提供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障。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部门精心组织的良好文化工作格局,有力地保证了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健全组织机构是推进文化工作的关键。自2007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改建了志丹县剧团,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于2007年5月重新组建成立了志丹县歌舞剧团;为充分挖掘陕北民间艺术,又组建了民办公助的“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志丹县民间说唱艺术团”“志丹县街道办艺术团”,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良好,年演出达200场以上。

    通过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近年来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特别是大型陕北信天游歌舞剧《挂红灯》、《兰花花》获得巨大成功,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其中,《挂红灯》参加了“相约北京——2008”迎奥运大型文化活动、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得文化部参演纪念奖、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剧目奖、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荣誉。

    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文化品位的提高,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我县累计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体育馆、县歌舞团综合楼,以及城北、城南文化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红都保安革命纪念馆、太白山生态园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其中,县体育馆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10576平方米,棋牌、乒乓球、桌球等大众体育比赛场馆、重竞技训练室、健身美体馆,以及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应有尽有,并免费向群众开放,每年都会举办职工越野赛、国庆篮球赛、农民运动会等大中型体育比赛。县总工会职工娱乐中心功能齐全,日接待量为100至240人次,设备利用率在95%以上。工人俱乐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每年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并坚持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开放。据不完全统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县总人口的40%以上。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

    先后新建了金丁镇、杏河镇、旦八镇、顺宁镇文化站,启动了永宁镇等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预计于今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县200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文化室140个,占所有行政村的70%;建成图书室136个(90个万村书库、46个农家书屋),占行政村总数的68%,基本实现了县有两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建设已经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多功能的文化室、多层次的社会文化网络,使农村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城乡人民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

    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对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效果。文化馆、图书馆开辟专门的少儿文化场所,两年来新购图书10万余册。在宣传文化中心建成1200平方米的大众图书、报刊阅览室,年均发放借书证2000余个,并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由县文化馆牵头成立的少年培训中心,每年参加学习的达1000余人,并经常举办少年专场书画展和演出。全县每两年举办一次校园文艺调演,涌现了许多拿得出、叫得响的优秀节目。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元宵节秧歌汇演、消夏晚会……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让志丹县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近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壶口杯”陕西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开幕式比赛,充分展示了志丹县开放、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

    我们还着力开展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近两年来,组织县歌舞剧团、残疾人艺术团、民间说唱艺术团、街道办艺术团分赴各乡镇演出12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近5000场,并在全县80%的乡镇设立了图书销售点,图书销售逐年增长,真正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文化交流,先后邀请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陕西省秦腔剧团等50多家文艺演出团体来我县交流演出,邀请了王向荣、贺玉堂、赵大地、王二妮等众多著名陕北民歌手举办了陕北民歌演唱会和《红都保安,魅力志丹》大型演唱会。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依然坚持“走出去”,组织县歌舞剧团先后到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演出60余场次,受到观众的好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