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化贸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文化贸易
  标题导航
进口影片,能否多一些“非美”制造
湖北省去年文化出口10.2亿美元
1月份河北文化产品出口839.3万美元
江苏加快文化走出去会议召开
南非商演:酒好还要招牌响
《JUMP》进驻外百老汇的成功要素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2-2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非商演:酒好还要招牌响

    本报驻南非特约记者   韩  静

    南非拥有较成熟的演出市场,多年来,其市场紧跟国际潮流,无论在戏剧、芭蕾等高雅艺术,还是音乐剧、流行乐等通俗艺术方面,都保持着相对活跃的状态。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南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南非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日渐浓厚。但迄今为止,虽然有不少国内团体和演员到南非演出,参与资本运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商业演出项目却十分有限,这与俄罗斯、美国等国的商演在当地广受追捧的状况还存在一定距离。

    通过对南非国家剧院市场部的运营分析和一线票务销售调查,可以看到当地观众对俄罗斯芭蕾、哥萨克民族舞蹈、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迪士尼音乐剧等热度不减,此类演出能维持80%以上的上座率,票务销售稳定,引进前景也很受院方看好,几乎年年都会有节目在南非上演。类似已成为本国文化象征符号的文化产品,在南非具有稳定的市场号召力,是南非观众心中的金字招牌,招牌一亮,就能吸引观众前来消费。

    记者认为,美、俄等国的这些文化产品之所以能树立起金字招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个性鲜明。这些商演节目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以此树立市场品牌,坚持专而不泛、精益求精。第二,关注本土。例如,美国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的曲作者为非裔音乐家,制作方以此作为打入南非市场的切入点,改编后的音乐剧在性格塑造、角色造型、音乐创作和舞美设计中加入了大量非洲元素,并且针对儿童这一主体受众,糅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多种艺术表演形式,营造绚丽场景,强化舞台视觉效果,使演出大获成功。第三,规范运作。这些商演或由制作方的市场团队,或聘请专业公司,遵循国际惯例展开市场运作,从联络、推介、宣传,到公演和相关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策划周密,分工明确,严谨规范。第四,宣传到位。制作方(或邀请方)会提前6个月或更早在当地展开前期宣传,并且在公演后仍然有中、后期不同的宣传方案不断跟进。大型演出通常选择机场、交通要道、高级购物中心、繁华商圈等投放巨幅平面广告,在当地新闻媒体密集宣传;中小型演出则会利用购物中心、超市、社区及电台张贴或赠阅小传单,滚动播出广告,既降低了宣传成本,又能吸引中低收入人群的注意。

    据了解,南非人对中国演出的基本印象还集中在武术、杂技、舞蹈上。虽然中国演出节目的质量之高为南非观众公认,却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由于缺乏自己的独特风格,相似的节目内容让观众观看时眼花缭乱,看过了却留不下什么突出印象。那些我们潜心创制、精心酿造的好酒,似乎还藏在深巷之中,不为南非观众所熟悉。

    因此,要开拓中国演艺产品在南非的市场,我们必须倾注心力创招牌、持之以恒打招牌,进一步创新观念,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深刻认知和对商业运作的深度把握,推动中国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南非还是中国商演未开垦的处女地,在未对其市场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之前,商演项目贸然前往肯定是有风险的。因此,作为南非观众了解我艺术演出的主要渠道,官方交流也不失为一条市场推广和潜力发掘的探索之道。今后,赴南非的艺术团体除要增加自身的市场意识、宣传意识和整体包装外,不同省份的艺术团,如果能树立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商业形象,也可为我国文化产品进入海外市场铺下坚固基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