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襟抱本无垠》
杨度一生,从宪政国师到帝制魁首,从中山特使到秘密党员,身份经历了无数次的转换。杨度身份的转换与思想信念紧密联系。从古老的帝王学,到近代资产阶级宪政思想,再到共产主义,其思想的变化正是近代知识分子探求救国之路的缩影。但在千变万化之中,杨度的自我认同不变,他始终以“国士”自诩。本书以严谨而细腻的笔法,返归历史现场,再现历史风云,描绘历史人物,真实而生动地还原了近代传奇政治活动家杨度跌宕起伏的一生,使人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超越猎奇心理,增进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之理解”。
(张晶萍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范儿”,是一种打扮,一种“样子”,那么什么是“民国范儿”?作为现代中国的开端,民国成为中国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塑造了那一代不同人物的个性和品格。本书分5辑共50篇文章,就像一个个电影短片,袁世凯、张勋、胡适、梁实秋等“民国范儿”纷纷出场,或时尚,或传统,或智慧,或愚昧,或高尚,或卑鄙,或光明,或黑暗,构成了一个多元、性情的民国人物图。
(王凯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郁闷的中国人》
梁晓声对阶层剖析的鞭辟入里胜过近现代史上的很多人。他以悲悯的情怀,解剖国民性格,棒喝中国陋相,叩问社会良知,探寻时代悲欢。新书《郁闷的中国人》不是为了牢骚而写,而是希望各阶层努力找到“中国突围”之路。郁闷可虑,但不可怕,也许会是中国产生更新思维的顶层设计、制定更加顺应民心民意民生之举措的契机。
(梁晓声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对照记@1963》
本书由台北的杨照、香港的马家辉和深圳的胡洪侠合著,他们都生于1963年。三个男人偶然相识后开始谋划:来自三地,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大为不同,如果选择一些共同的话题各写一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他们选择了两岸三地50年来30个日常语汇,以各自差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共同话题下的切身故事。单独看某一个人的文章可能感觉不出什么,但如果同时看三地三个男人自说自话,就会于互相对照中看到半个世纪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
(杨照 马家辉 胡宏侠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月出版)
《出麦田记》
这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麦田”指农村,“出麦田”指农村人想要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的艰难。小说有3个主人公,80年代的夏念祥走出了麦田,实现了人生价值,却迷失在麦田之外,找不到自我;90年代的许运动搁浅在麦田里,被世俗的麦芒刺穿,成为一个疯子;21世纪初的许依桐高考落榜,处于想出麦田而不得,想回麦田也不得的尴尬境地。三个年代,三种命运。麦田是一座大围城,迈出土门、走出麦田成了麦田人的理想,经过千辛万苦走出麦田的人却似乎也未找到更好的人生。
(潘沈斌 著 重庆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若能忘记》
“若能忘记,一切本无”,但是,忘不了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走过的高山峡谷、河流草原,那些读过的书籍,像烙印、像爱你也是你爱的亲人。这种“不能忘记”,岁月不能消退、时间不能阻隔。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的“三旅”:观光之旅、读书之旅和人生之旅。观光之旅记下了作者旅游过程中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观感、印象;读书之旅记录了作者阅读的感想和快乐;人生之旅记录了作者的人生故事及其感悟。作者用这部集子,献给那些“不能忘记”的人和事。
(赵玲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