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贸易
  标题导航
还清明以“清明”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
2011中国纪录片:行业升温但市场惨淡
艺术治疗:用艺术打开心门
第2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4月举办
滇剧《铁血流芳》昆明上演
“中国外交官看世界”摄影展南京开展
北京启动万场公益演出下基层
中欧雕塑家在黑龙江“对话兵马俑”
北京朝阳:让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0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清明以“清明”

    钱兆成

    清明扫墓正忙。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人们除了讲究禁火、扫墓以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既有祭扫新坟旧墓的生别死离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祭祖扫墓显然是清明节的精髓。作为在宋元时期便形成的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踏青游玩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流传下来,清明节慎终追远的精髓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失去这一点,清明节与其他节日并无差异。

    如今是一个消费型的社会,需要用消费拉动市场并带动经济增长,清明也毫无例外地染上了消费的色彩。有的人烧纸扎的“金山银山”“别墅”“电视”“空调”“轿车”等,有的人“与时俱进”,烧起了iPad等时髦电子产品。这一烧,有的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殊为浪费。有人看到了扫墓经济点,做起了生意,代人扫墓、哭拜,煞有介事、如丧考妣。扫墓的目的是为了寄托对死去亲人的哀思,这是唱的哪一出呢?

    孔子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清明是孝道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只要心诚,不拘形式,在简单朴实的仪式之中能够充分地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即可。愿文明扫墓之风能吹入千家万户。只有当人们都珍惜、重视清明节的本意时,我们才可能还“清明”一个真正的“清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