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贸易
  标题导航
台湾民俗文化将在泰山集中展示
格鲁吉亚陶缶酿酒将“申遗”
河北竹林寺寺庙音乐急待抢救
山东阳信推动非遗进校园
让传统节日“活”起来
“传统的东西没有丢”
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0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竹林寺寺庙音乐急待抢救

    本报讯  曲谱残缺不全,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多不愿学习,河北省阳原县竹林寺寺庙音乐面临失传危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待抢救。

    据介绍,竹林寺寺庙音乐发端于明万历年间,属吹打乐类型,所用乐器有管子、笛子、笙、鼓、铛铛等10种,一般由6至8人组成班子,指挥者由班主担任。竹林寺寺庙音乐曲调幽思悲壮,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2008年竹林寺寺庙音乐已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年逾七旬的杨润春说,竹林寺寺庙音乐传到他的父亲杨俊声这一辈还是完整的,但“文革”期间杨俊声珍藏的曲谱唱词几乎全部被毁。经过这番劫难,父亲本不打算将竹林寺寺庙音乐传给杨润春,直到改革开放后,杨俊声觉得传了好几辈的东西不能就此中断,才把音乐传给了杨润春。不过,虽然曲谱基本还能记起,唱词却只能记得一部分。现在,杨润春家里还有一整套祖传的乐器,笙、管子、镲等都是铜制,厚重而古朴。

    据悉,数百年来寺庙音乐的传承主要为家族传承,也有少数为拜师学艺,传于他姓。杨润春说,过去逢有丧葬出殡、超度亡灵、寄托哀思,以他为首的“三元义鼓乐班”就会被请去吹奏,如今演出机会大大减少。“虽然形势不乐观,但作为传承人我将尽我所能传承这一音乐形式,让天籁之音传得更久远。”

    (王瑾涧 亢晓明 郑世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