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湖南记者张玲 吴啸华)3月31日,长沙市副市长夏建平主持召开了长沙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会上,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赵柏林通报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进展。长沙市各有关部门及各区、县汇报了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
夏建平强调,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时间紧、任务重,长沙市要争取走在全国前列;在方案上必须优化对接,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在落实上必须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结果上必须见实效,让市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据赵柏林介绍,2011年6月,长沙市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一年多以来,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了长沙城市形象。全市立足创建标准、突出长沙特色、紧扣文化惠民,科学规划,重点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四级文化设施,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全面推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免费开放;组织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文化辅导和知识讲座下农村进社区到工地;兴办农村文化集市;大力开展元宵龙狮大赛、“舞动星城·潮涌湘江”百万群众广场舞蹈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心打造“千团汇演·百佳评选”“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和“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等地方文化特色品牌;评选表彰“星城之星”“读书达人”和“十大藏书家”等。
2011年,长沙市累计实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0308场,“政府买单群众看戏”送戏下乡和湘江剧场“好戏天天演”演出1000余场,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70810户,新建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总量达58个,新建农家书屋329家,农家书屋总量达1013家;涌现了望城师友图书馆、长沙县骆洪浪等一批农民自办文化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