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创意营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周刊头版

第2版
创富基石

第3版
创意营销
  标题导航
演出业受困“高税率烦恼”
维基百科真的打败了《大英百科全书》吗?
招商广告




 中国文化报 >  2012-04-0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维基百科真的打败了《大英百科全书》吗?
知识类出版 不会完全被数字出版取代《大英百科全书》 给中国出版业的启示

    聂震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一直致力于出版业改革发展和出版文化建设。出版专著《我的出版思维》、《我们的出版文化观——聂震宁演讲访谈录》、《书林漫步》等,小说集《长乐》、《去温泉之路》、《暗河》等。

    □□      本报记者 毛俊玉

    3月中旬,具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宣告停止印刷纸质版,其数字版将继续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消息一出,有人为数字出版的胜利而欢呼,有人为传统出版的衰落而悲伤。其实,早在1981年,《大英百科全书》面向LexisNexis数据库服务商用户发行电脑版,并在1994年推出数字版,数字版订阅费为每年70美元,而印刷版售价为1400美元。

    《大英百科全书》纸质版的终结是数字版《大英百科全书》的全新开始。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4年前与大英百科全书有限公司的总裁乔治·考茨就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当时他已得知一个明确的信息:《大英百科全书》的数字版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80%。

    维基百科 打败了《大英百科全书》?

    有西方评论者认为,维基百科凭借科技、网络和内容打败了《大英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公司总裁乔治·考茨表示,《大英百科全书》停止纸质版印刷与维基百科没有关系,主要是《大英百科全书》已经向大量人群销售数码产品。

    聂震宁认同乔治·考茨的说法,“大英百科全书有限公司放弃了自己的传统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放弃了怀旧,甩掉了一个包袱,如今只是换了一种介质,解放了生产力,更多的投入到数字出版上,仍在为用户群提供服务。”

    4年前,乔治·考茨访华便告诉聂震宁,《大英百科全书》的网络版和电子版已经超过了纸质版,纸质版只占收入的20%,“现在大英百科全书有限公司把这20%放弃了,我怀疑这4年来,连10%都不到,干脆集中精力、物力和财力做数字版。我想这个时候,维基百科应该感觉到‘危机’。”

    维基百科也许永远没办法取代《大英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负责任的编辑精神都值得维基百科学习。但《大英百科全书》也应该有忧患意识,因为维基百科赢得了比较多的草根读者,如果《大英百科全书》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经典性、权威性和普及性之间的关系,仍将面临竞争对手的巨大挑战。

    但维基百科在内容上胜过《大英百科全书》是公认的事实。就信息量来说,维基百科的词条有380万条,是《大英百科全书》的38倍。乔治·考茨表示,《大英百科全书》本身不会与维基百科竞争,因为销售的产品不一样,它并不会给每位卡通人物、名人等都编辑一篇文章。对此,聂震宁表示:“维基百科具有互动性和去权威性,满足了用户的知识需求和动态检索需求,而且它的一些条目具有审美性。因此,以《大英百科全书》为代表的传统百科全书的编写者是需要反思的。”

    “维基百科在数字化中诞生,搭上了科技革命的快车;而《大英百科全书》也没有真正落伍,它也跟上了数字化的潮流。”聂震宁认为,只要与时俱进,《大英百科全书》就不会被打败。它的价值并未消失,它会秉持自身的理念和丰厚的资源,继续打权威牌,占领市场份额。

    知识类出版 不会完全被数字出版取代

    “数字出版浪潮来袭,但是纸介质出版是不是走到了尽头?我认为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会相伴而行,各取所需。”因此,《大英百科全书》纸质版停止印刷让聂震宁始料未及。他对原来的判断产生了一些疑问,“看来出于对低碳生活和快捷摄取知识的需要,以及生活空间的改变,可能大部头百科全书和全集的出版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这确实提出了一个问题。《大英百科全书》是最具知识类出版特征的书,所以,数字出版在这类书籍的出版上占据很大的优势,这将是知识类出版面临的巨大挑战。”

    那么,知识类出版是否完全会被数字出版取代?很多人要聂震宁预见未来,但其实这种预见是一种个人情绪在发酵。在聂震宁看来,《大英百科全书》停止印刷并不说明知识类出版从此告别纸质版。阅读不仅是为了摄取知识,阅读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体现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知识类图书除了条目检索式的工具书,还有思想性知识图书、休闲性知识图书,还有鉴赏性、审美性、寓教于乐一类的图书,等等。这类出版不大可能全部被数字出版取代,但可能会出现几分天下的局面。有人喜欢在网络上阅读,有人喜欢用手持阅读器阅读,有人喜欢手持一卷的阅读。所以,我不认为《大英百科全书》纸质版的消亡,就预示着这类出版也要消亡。”

    《大英百科全书》 给中国出版业的启示

    《大英百科全书》的遭遇与转型为中国传统的出版业敲响了警钟。

    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值便已经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产值。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增长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值由2006年213亿元增长到2011年1200多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8%。虽然数字出版发展态势良好,但在聂震宁看来,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的对接却并不多,“我国的传统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态度,我始终感觉临渊羡鱼的比较多,退而结网的比较少,坐以等待的比较多。反观大英百科全书公司,在数字化浪潮下,早就为自身的转型做足了准备。”

    我国的传统出版业似乎仍固守阵地,2011年传统出版转化为数字内容出版的产值还不到50亿元。聂震宁指出,我国的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直接冲击还不特别明显,还没有形成覆盖性冲击。但数字出版扩大了出版业的内涵和外延,IT业、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纷纷瞄准数字出版,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他们也可以组织好团队,成为新型的出版机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新兴出版上,传统出版业介入尤其少。所以,在内容上,目前数字出版还没形成对传统出版的威胁,还没有达到《大英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的这种挑战性的威胁,传统出版还能靠内容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支撑而存活着。

    《大英百科全书》的演变无疑在提醒我国的传统出版要有相当高的警惕性和忧患意识。“危机迫在眉睫。”聂震宁认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还会演进,恐怕再过几年,就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力。现在很多出版社并没有做好内容数字化,到那个时候,传统出版再去转型根本就来不及了,这就面临着生存危机。聂震宁说:“传统出版业要警惕青蛙效应,青蛙活在水中,水在慢慢加热,青蛙不知不觉死去。”

    聂震宁所在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一直在建设内容数据库,有了将近八九年的出版数字化基础,并于2008年成立了数字传媒有限公司,2011年创立了“大佳网”,出产集成式按需印刷设备,这些都是在顺应数字化出版的潮流。目前做这些工作并没有带来明显效益,但聂震宁告诉记者:“不管怎样,我们应首先把自己的数据库建设好,把自己的渠道铺设好,虽然我们才刚刚开始做这项工作,但是明天我们至少还有个立足的平台在数字出版上生存。我们不能停下来,只能把数字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