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辉
不管在什么场合,张锐都不愿将自己视为当代艺术品收藏家,他更愿意说自己是在当代艺术领域“消费了十几年”。现已收藏了80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的张锐,对已经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艺术作品热情并不高,目前他主要的精力在于打造瑞居酒店,这里成为他实现“酒店和画廊”梦想结合的一亩三分地。
是酒店,也是画廊
张锐介绍,根据英文翻译,瑞居酒店应该是一家“画廊酒店”,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艺术酒店,二者是不一样的:艺术酒店一般是展示一些非交易的艺术作品,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酒店的形象和品位,但画廊酒店不一样,是将酒店变为像画廊一样的场所,这里展示的艺术品主要是为了交易。
建这样一家别致的酒店,张锐觉得首先中国具有发展特色、精品酒店的巨大潜力;其次自己经营了多年的画廊,结识了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此外,他有多年的酒店经营经历,希望将自己熟悉的两个行业结合起来。
在张锐看来,中国现在的画廊越来越接近美术馆,作品尺幅越来越大,需要更大更广的展示空间。这反而将消费者拒之门外,因为一个家庭能承受的艺术品的尺幅非常有限。瑞居酒店的室内空间与家庭空间接近,只要是在这里展出的艺术品,就能进入普通的家庭。他希望艺术品通过这样一个更接近生活空间的展示,缩短艺术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作为酒店,瑞居酒店可能是最小的,但是如果将所有空间都变成画廊时,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张锐说。
睡在艺术作品里
酒店在开业时,张锐与鲍栋、郭晓彦、李振华、卢迎华四位策展人合作,将70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引入瑞居酒店,完成了第一场“秀”——“瑞居艺术计划”。这场“秀”里,瑞居酒店变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展厅,根据不同的室内空间,展出绘画、雕塑、摄影、多媒体艺术作品,客人还可以随意点播酒店展出的多媒体作品。
在建造酒店时,张锐并没有特意考虑艺术品的布置。在他看来,除了思想性、艺术性之外,艺术品最本质的特征是其装饰性。根据不同空间选择艺术品,“就好像你自己有房之后,到外面去买家具和艺术品,策展人根据场地选择艺术品,因地制宜”。在“瑞居艺术计划”第一次展出的作品中,走廊的10盏顶灯是艺术家杨勇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过的一件作品;而小庭院中的“树”则是艺术家郑谷国根据空间和环境,现场烧蜡制作完成的。酒店各个房间根据空间特点,选择布置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据张锐介绍,“瑞居艺术计划”设有不断更换的艺术展览,每次艺术展都是一次“选择空间的艺术”。在展览开幕当天,所有房间供大家参观,“当你入驻酒店,进入私密空间时,这里就变成了你的公共空间,你和艺术产生零距离的接触,甚至可以幻想这件艺术品是否适合家庭摆设”。让居住者有一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不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是带来一种新奇、特别的视觉记忆。
酒店所有的作品在展出期间可以售卖,展览之后,酒店和合作机构都有售卖权。酒店会在客房摆放展出作品的画册,供入住者参阅。
精品酒店的生意经
瑞居酒店地处北京工人体育场院内,周围有很多夜店、时尚餐厅,这里是时尚人群的聚居地,而这一人群中有很多是经济富足者,瑞居酒店的目标就是满足这些年轻、时尚、有一定的财富基础的消费群。
综合艺术、文化,以诠释高品位及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走精品路线——实际上,精品酒店的路线已成为大家逐渐接受的形态。
现今,规模小、房间少,有不同主题、特色鲜明的精品酒店,已逐渐演变为精品、时尚、个性的代名词。正如精品酒店创始人Ian Schrager所言:“如果将鳞次栉比的连锁酒店比作百货商店的话,那么精品酒店就是专门出售某类精品的小型专业商店。”
在中国,精品酒店已形成一定的消费热点,位于三里屯的瑜舍酒店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隈研吾设计。酒店并不大,只有99个房间和10余间大套房,“按照今天的标准,瑜舍酒店的价位已经高于五星级酒店了,但是它的订房率非常高” 。三里屯周围已经形成了一种精品酒店存在的氛围,这也是促使张锐在三里屯构筑这个精品酒店的主要动力。张锐表示:“瑞居酒店不是引领时代潮流,而是应运而生的事物。”
张锐表示,瑞居酒店只是实验性的小型精品酒店,41间酒店的回报率并不高,对于投资者来说,要从中得到非常稳定的或者合理的回报比较难。作为跨界整合的实验,张锐表示:“瑞居酒店是改变传统酒店业的收入形式,将酒店的收益和画廊的收益结合在一起,逐渐变成画廊是第一收入来源,酒店业务是附属性收益。”
张锐分析,画廊酒店的这种尝试能不能如愿,取决于画廊展示的艺术品是否优质,能否得到收藏家的认可;能否形成一支强有力而且专业的艺术品销售团队,为目标群体提供满意的服务;能不能持续有效地推出具有影响力、业内认可和买家承认的艺术展览。
他最关心的是这种新的结合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中国当代艺术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推广。“我想做一件缩短当代艺术和消费者之间距离的事。”张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