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让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
文化惠民首先要价格亲民
三坊七巷成为国家级文艺创作基地
戏画展演传播画韵昆声
《牡丹亭》“回家” 汤显祖“出国”
1至2月全国收缴非法出版物600余万件
湖南召开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工作会议
山西晋城来京推介旅游
倾听农村娃的心声
招 聘 启 事
山东曲阜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招商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0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省宝鸡市不断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延伸基层服务触角——
让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

    本报记者  舒  琳

    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376万,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有着“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的美誉。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如今是什么样的风貌?

    日前,记者随文化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督导组来到宝鸡,通过对多个基层文化网点的走访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触角正在宝鸡基层不断延伸。

    外阅点: 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阵地

    2009年投入使用的宝鸡市图书馆社区办分馆位于该市的繁华地段,周边社区多、机关单位多,于是,分馆在30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里配置了5000多册各类图书、20多种报刊和近50种杂志。来社区办分馆读书看报,已经成了65岁的杨阿姨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她告诉记者,自己住在附近,走过来不到10分钟,“有时上午和老伴在社区学唱歌,下午一起来看报纸和杂志”。

    宝鸡监狱有2000多名服刑人员,过去由于缺少图书,服刑人员的学习、阅读需求一直难以满足。2006年,宝鸡市图书馆与宝鸡市监狱联合建立了图书馆监狱外阅点,在监狱原有2万余册藏书的基础上,挑选了法律、文学、哲学、科技等方面的书籍1.2万余册予以补充,并每月为其更新200册图书。不仅如此,监狱外阅点还在各分监区设立了图书阅览室,管理人员会定期把服刑人员所需的书单报给外阅点,再由外阅点按照所需发放图书,并结合阅读开展了读书征文和演讲活动。如今,该外阅点拥有4.2万余册图书及几十种报刊和杂志,市图书馆—监狱外阅点—分监区阅览室三级图书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像这样的图书分馆及借阅点在宝鸡市有近30个,分布于社区、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监狱等地,市图书馆定期为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更换书籍、报刊,提高馆藏资源的流通率,扩大服务覆盖面。目前,宝鸡市各级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的藏书总量已达300万册,人均占有藏书0.8册。2011年,宝鸡市公共图书馆共接待读者52万余人次,书刊流通近63万册次,均比上年增长15%;截至去年底,宝鸡市图书馆接待到馆读者14万人次,书刊流通25万余册(次),分馆及馆外借阅点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书刊流通7万册(次),占市图书馆全年服务总量的1/3。

    基层群众: 从感受文化到享受文化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星罗棋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触角正在宝鸡基层不断延伸。在宝鸡眉县的乡村路上,每隔十几米,就会看到村民院墙上绘制的色彩明丽的农民画或是诗词题字,这都是当地有手艺的文化人自己画的。

    眉县是著名的猕猴桃之乡,人均年纯收入达1.1万元。“现在眉县的农民种植猕猴桃比较轻松,丰收的时候买家主动上门来收。可是农民一闲下来,就不知道该干点啥,所以文化站的活动对他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眉县文化局局长刘怀亮在基层多年的工作阅历,让他对眉县人的生活了如指掌。

    眉县横渠镇文化站图书室里,几位当地村民正在看书。年轻的图书室管理员刘彩梅告诉记者,平时大家来的时间不固定,农闲时人多,这里农业类的书比较多。“大部分的书是县里和省里文化部门给配备的,有一些农民需要的信息,我们会先做登记,然后找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给他们。”

    在文化站后院广场上,由当地村民组建的表演队穿着红绿彩装正在排演安塞腰鼓。激情澎湃的锣鼓声和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兴奋表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教我们敲鼓的老师是文化站从省里请来的,除了教大家安塞腰鼓,还教别的节目。我们学会了,逢年过节都会在村里给大伙表演。”间歇时,一位40多岁的大姐骄傲地指着旁边的培训室说,“这些楼原来是镇里和村里的办公楼,这几年都腾出来给文化站做了活动室。”

    这只是宝鸡基层文化生活的一角。近年来,宝鸡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2010年至2012年,市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分别为8832万元、11998万元、1692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77%、35.85%、46.27%,且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宝鸡市目前已实现了全市106个乡镇、1729个行政村及166个城市社区文化站(室)的全覆盖,文化部门还逐渐为这些基层文化站(室)配送了电脑、投影仪、音响、服装、乐器等设施设备,并在所有行政村设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使之成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及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因此日益增高,涌现出了一批民间文艺社团和自办文化大院,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方向:突出基础设施、服务内容和人才队伍建设

    西北地区大部分城市的文化发展有共同的软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基层人才队伍发展相对薄弱。宝鸡市文化部门立足市情馆情,积极开拓了诸如建立图书馆外阅点、任用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以弥补设施欠缺、人才不足等带来的服务限制,但从长远考虑以及宝鸡市的城市发展来看,这还不够。

    宝鸡市副市长刘桂芳表示,宝鸡在下一步的创建工作中将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内容扩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宝鸡的市图书馆新建及市文化馆改建工作计划年内动工,新建图书馆面积将达1.6万平方米;将打造“话剧月月演”“秦腔周周唱”“电影假日放”等社区文化品牌,突出地域特色,形成西部亮点;将采取返聘、招聘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并为行政村和社区配备1名财政补贴文化专员,提高公共文化整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规范业余文艺团队,从资金补贴、设施设备、活动组织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公共文化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很多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此次文化部督导组考察期间,宝鸡市各级领导都诚恳地表示,希望督导组能给宝鸡的文化建设工作多提些意见和建议,毕竟,督导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具体的意见将对创建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说,宝鸡的文化工作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进步,宝鸡市既然争取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资格,就要将创建工作做好,在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形成示范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