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百年本焕 谱写爱国爱教华章
精神不灭 乘愿再来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不灭 乘愿再来
——送别本焕长老

    罗锡文

    4月1日午夜从外地回深圳,刚到家就接到“本焕长老安详圆寂”的短信,有些不知所措。

    4月2日瞻仰本焕长老法体遗容之后,我平生第一次剃了个光头,回到家沐浴更衣,点了一支檀香,开始对长老的追思。家人虽能理解却颇感意外,我开个玩笑:“今天死了一个老和尚,却多了一个新和尚!”可总是掩盖不住内心的伤感。

    我与本焕长老初次结缘是1991年夏天。当时长老是深圳弘法寺的修建办主任,正冒着酷暑视察工地。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我借机与长老攀谈。对于特区需不需要佛法,我与本焕长老见解相同——这绝不仅仅是为了统战工作,更不是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单纯为了发展旅游业,我与长老共同的理解是:因为特区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原来的政策和法规被逐渐打破,而新的管理和运行规则还未建立健全,在法律法规没有覆盖的领域,人的自律就显得非常重要,佛教在特区的传播能让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心存敬畏而“管住自己”。特区是个多元社会,党员干部可以过组织生活,基督徒可以到教堂礼拜,佛教信众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佛教的传播,可以让更多人明白赚钱是为了什么,又如何去回报国家、社会,如何通过帮助弱势群体来体现个人的价值。

    但对于宗教团体用募捐来的善款大兴土木,我当时还是保留意见的。本焕长老认为,佛教的正道在于人间佛教,就是要“入世”,广结胜缘、善缘,深山老林里悲声寒色的苦修,最多就是“度己”,而参与社会实践,利乐众生才是大功德;只有庙宇庄严、明堂净室,进退有度,才能结缘十方。“建寺虽然耗资浩大,但我老和尚是带不走的,这都是全社会的、所有信众的财富,保护得好,千百年后还是属于众生的庄严国土。”我把与本焕长老的这段对答写成散文《仙湖问僧》发表。长老知道这事,称赞我也是在传法,功德无量。

    佛家特别崇尚上报四恩——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本焕长老始终不忘并努力践行佛陀的这一慈训。长老入佛门80余年,亲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3个历史时期,数十年,他戒行精严,修正功深,行化南北,弘法利生,法流天下。他爱国爱教,始终践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修行准则,高树法幢,弘法利生,他为发展中国佛教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是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光辉典范,是党和政府肝胆相照的亲密朋友,是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无比崇敬与爱戴的禅门尊宿。

    本焕长老最大的功德,不在于他创建修复了多少寺庙,也不在于他有多少弟子和信众,而在于他开示了修佛的最高准则:“自己虽是一个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民,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不管大小,都有一份责任。”因为他的开示和实践,使得佛陀与信众无限地拉近,修佛有了非常明确的准则和目标,可以不再为生死恐怖,不再为色空困惑,不再为来去迷惘,不再为今昔烦恼,不再为因果颠倒。让人们立足当下,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持向上、向善、向尚之心,就可以到达和谐的彼岸。

    本焕长老最能启发和感动人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严守法度,爱及万方,日行百善,常年不懈,行止随缘。2008年因“缘”而卸任弘法寺方丈,2011年因“缘”而再度出山,不远千里到山东海阳升座出任成道禅寺开山方丈。我有幸随行,更有幸成为少数可以进入大殿观礼的嘉宾。我没有为本焕长老的狮子吼神通倾倒,但我被他的负责、诚敬和忘我精神深深感染。

    长老能成为信众和十方宾客的朋友,也因为他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每年春节或者佛教节日,数以万计的市民和信众都会到弘法寺祈福,也给长老拜年祷祝。长老会一一拍拍参谒者的脑袋(佛家称加持):“发财发财发大财!”逗得众人都乐了,自己也哈哈大笑。大家劝长老要保重身体,他总是说要学他的师父虚云长老活到120岁,有时还拿医生的话说“可以活到150岁”。我跟他开玩笑:“老顽童吹牛!”当时老人家这个乐哟:“再吹40年就150啦!”憨态可掬的,活脱脱一个小孩子!

    有一次本焕长老为信众题字,我适得其便,求得一幅墨宝。这时有很多游客信众闻讯到禅房排队求字,侍者催长老休息,我怕他过于劳累,把手里的墨宝送给排在最后的香客,劝大家回去。众人走后,长老很神秘地从供案上抓了两个苹果塞到我手里:“我的字没什么的,这苹果才是最好的!”的确,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苹果。

    本焕长老功德圆满,安详示寂。我们祝愿并坚信长老能早登极乐,乘愿再来!长老精神不灭,永远伴随着市民和信众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感于此,作《赞本焕》一偈:

    不生不灭不言哀,

    无我无他无去来。

    法脉承传空异色,

    因缘悟证镜非台。

    期颐原是小和尚,

    贺岁常听大发财。

    所住能持如所往,

    仙湖云彩总徘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