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湖湘文化周刊头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中国·武陵山首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将办
第六届长沙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
纪录片《湘商时代》将开拍
鼓励文艺创作 建立文艺人才库
“傀儡戏”的传承与创新
机制一变 面貌一新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制一变 面貌一新

    斯为盛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由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演变而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虽然创新永远只是过程,但角色的转换,机制的更迭,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划转为中心后,对湖南杖头木偶戏和湖南皮影戏这两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该中心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抢救性保护、传承人传承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等。完成华丽“转身”,也许只需一时的智慧,保持“转身”后的有序、稳健发展,却不是件易事。

    这需要两个层面的大智慧:

    一是要解开机制方面传承与创新的纠结。中心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工作重点,是不可动摇的,否则便失去了中心设立的意义.但如果局限于此,很难有所发展,最终可能非遗、中心都不能“完胜”。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但又不能太离谱。该中心通过新创剧目使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得到活态保护和发展,使其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传承。而且,迎合艺术市场规律,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木偶皮影剧目的表现形式,使其更贴近当代社会的环境,这些努力有其现实意义。

    二是要解开非遗内容传承与创新的纠结。湖南杖头木偶戏和湖南皮影戏之所以被保护,主要是它们保存了古代人们的艺术智慧与地方民俗,千百年来的传承,又杂糅了前人不断创新中的艺术元素,从而打上了历朝历代不同的烙印。但这些艺术形式,又与现代人的生活有些隔阂。在传承、不失非遗文化本色的前提下加以创新,使之既保留了古代的精髓,又能被现代人所接受,是非遗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难题。该中心在继承发扬传统皮影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融入时尚艺术元素和新科技,打破传统皮影平面透视的舞台空间,以全新的面貌演绎传统的皮影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这种探索值得肯定。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肖凌之认为,“通过改革,一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样艺术才能更有生命力”,以此来印证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应该是比较适当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