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首届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拉开帷幕
发挥导向作用
推新人新作
邵泽辉:
集中展演为小剧场戏剧创作带来一个标尺
李伯男:
这是小剧场戏剧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定位
黄盈:
树立行业信念,促进戏剧产业链完整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保护戏剧多元风貌




 中国文化报 >  2012-04-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邵泽辉:
集中展演为小剧场戏剧创作带来一个标尺

    邵泽辉,国内戏剧界新锐导演。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获导演学硕士学位,其主要代表作有演出多个场次的贺岁舞台喜剧《想吃麻花给你拧》系列第二部《情流感》、大型奇幻童话剧《福娃》,以及中国首部“摇滚话剧”《那一夜,我们搞音乐》等等。2008年,在北京青年戏剧节上,凭借作品——《在变老之前远去》脱颖而出,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认可和赞许,成为继孟京辉之后话剧新锐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

    谈到这次展演,邵泽辉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他说,“近年来,北京小剧场话剧创作,有许多无论是在艺术质量、口碑,还是票房上都很不错的作品。这次展演是对戏剧创作团队和整个从业人员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同时也是对整个小剧场话剧演出环境的一种梳理。特别是这次展演不是政府拿钱直接补贴某个团队或创作者,而是对经过市场检验之后,演出场次达到一定数量,在口碑上、艺术质量上均得到认可的作品给予一定扶持,这就从某种意义上给了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一个方向、一个标尺。”

    邵泽辉的作品囊括大剧场、小剧场样式,也跨越商业剧、儿童剧,以及由政府投资的剧目等各种不同类型,但他表示,在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缺乏一种标尺” 即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好的作品。

    “一部作品可以通过做很多宣传活动,而卖得一个好的票房。但观众看了以后口碑并不一定好,作品也就不会继续再演了。”邵泽辉表示,“通过票房来评价作品并不客观,只有得到真正认可的戏剧,必然是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引发共鸣的,观众才会想看、愿意看,才会有后来的多场演出,因此,真正好的作品是经得起用场次来检验的。”

    邵泽辉的参展作品《在变老之前远去》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是关于年轻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彷徨、思索与追寻的一部作品。从2008年至今4年间,这部作品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台北等地演了80多场,接下来还将受邀赴上海、台湾等地演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