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首届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拉开帷幕
发挥导向作用
推新人新作
邵泽辉:
集中展演为小剧场戏剧创作带来一个标尺
李伯男:
这是小剧场戏剧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定位
黄盈:
树立行业信念,促进戏剧产业链完整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保护戏剧多元风貌




 中国文化报 >  2012-04-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伯男:
这是小剧场戏剧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定位

    新锐导演李伯男,自2004年正式进入话剧圈,已完成《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我不是我女朋友的男朋友》、《剩女郎》以及《隐婚男女》等多部小剧场作品。被誉为近年来中国戏剧演出市场“最具票房号召力”导演之一。

    谈到北京市文化局举办的“首届优秀北京小剧场剧目展演”,李伯男突出强调了它对小剧场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次邀请展既是一种回顾,又是一种展望,对小剧场话剧审美定位的树立发挥着重大意义。

    他说,“小剧场不等于剧场小,而是有着独特审美标准的。”首先,它因为空间小,更容易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激起一种心灵碰撞,所以作品对观众必须是真诚的。再者,因为观众容量小,也就注定小剧场不应把商业价值作为第一位追求,而更应该“回归到其精英化、小众的文化意识,加强它那种注重人文关怀的审美属性”。

    “小剧场,就是应该允许它去试验,去追求艺术梦想。”在李伯男看来,小剧场比其他戏剧样式的追求应该“更纯粹”。“无论是做商业的还是非商业的,不管是大众诉求还是精英诉求,戏剧品格的保证和坚守戏剧人的文化底线,对时代的思索、人文的关注,这些是戏剧人的职责,是绝对不能够丢掉的。在这个底线之上并不排除小剧场的大众化诉求,去探索多元化的可能性,通过小剧场培养观众、引导观众,这也是小剧场的一个重要职责和特征,所以才有小剧场创作的多元化探索。”

    而此次参加展演的《隐婚男女》,因其关心时代人的生存处境、情感困境,非常追求故事性、观赏性,同时没放弃发出自己最真诚的声音,颇受好评。自2010年创作至今两年以来,已经在全国上演了300多场,遍及30多个城市和地区,并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出版,如今电视剧版也正在创作中,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小剧场的文化效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