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西记者 杨 渊 通讯员 李海涛
“贪如火,不厉禁,势成燎原,祸国殃民,终留恶名,苦果必自吞。”
“非吾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财莫进门。”
……
台上唱词振聋发聩,台下的党员干部深思:我们离他们有多远?
为期10天、7个剧目、8个场次、5000余名观众,日前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的山西廉政文化精品剧目展演恰如一场清风廉雨,沁入党员干部的心脾。
文化、廉政牵手唱大戏
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怎么学才更有效?以什么形式学才更加入脑入心?山西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直工委、省文化厅决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联合推出山西廉政文化精品剧目展演活动。
作为山西省委常委会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观看了此次展演的首场演出——上党梆子《西沟女儿》。他动情地说:“申纪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楷模。《西沟女儿》反映了申纪兰同志的事迹和精神,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是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其后演出的晋剧《母爱》、《刘胡兰》、《廉吏于成龙》,话剧《信仰之光》,蒲剧《斩公槐》,耍孩儿剧《血溅乌纱》场场爆满,不仅山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观看,省直部门、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和太原市所属部门的党员干部也积极观看。
这些剧目充分挖掘了山西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舞台艺术手段,把廉政理念与文化元素有机融合,生动体现了优秀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理想信念和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展现了清官廉吏刚正不阿的品格操守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
净化心灵,生动感人
跌宕起伏的情节、感人至深的场面,深深地触动了观众。“这次展演剧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使廉洁自律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这样的演出应该多一些。”一位观众在连续观看3场演出后由衷地说。
有的观众为《母爱》中严厉、慈爱、宽厚的典型母亲形象而落泪。“看着郑耀忠从农民的儿子成为领导干部后,经不住金钱诱惑而跌至深渊,真是敲响了警钟。但是,我更为他有一个明事理、守底线的母亲而感动。党员干部要时刻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有的观众为《血溅乌纱》中严天民廉洁自律、因判错案自刎谢罪而叹息。“虽是古装戏剧,却紧扣时代脉搏,启发我们自警、自省、自律。当今社会更要提倡廉洁自律。”
有的观众为《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两袖清风做事,天地良心做官”的赤诚之心和崇高人格所感染:“‘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提倡,这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应有的品格。”
这是7个展演的廉政剧目,更是7堂生动的党课。当廉政与文化深度融合,便焕发出强大的净化心灵的力量。这样的活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而且对当前山西省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的教化作用焕发光芒
3月27日,刚刚在太原参加完廉政文化精品剧目展演的高平市人民剧团,再次携《西沟女儿》在晋城影剧院进行专场演出。晋城市委不仅将观看《西沟女儿》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要求在全市巡演。晋城市委书记张九萍说:“要以此为契机,让全市的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对照检查,认真反思,真正利用我们身边这个难得的教材自觉接受一次生动、深刻的党性教育。”
同样参加了展演活动的大同市耍孩儿剧团这些天也没有休息,而是投入到更为紧张的排演中。大同市委已决定于近期安排该团的参演剧目《血溅乌纱》在全市汇报演出,并深入各县区和厂矿巡回展演。大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卫洪平告诉记者,廉政文化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内容,对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话剧《信仰之光》也将在“五四”期间走进大学校园,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山西省各市也将立足实际,积极组织廉政文化精品巡回演出。
这次展演活动是山西省廉政文化建设的一次新探索、新实践。从目前的效果看,活动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全省。山西省纪委副书记杨森林表示,今后,山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同宣传文化部门紧密合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廉政文化精品,为加快推进具有山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和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