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科学与诗在这里相遇》主题晚会举办
尤泓斐再启北大艺术之旅
汉剧《宇宙锋》进京演出
“平民贵妃”与民同乐
两次辅导和一个故事
“理查三世”学会中文回英国




 中国文化报 >  2012-04-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民贵妃”与民同乐
——吉剧《贵妃还乡》排演侧记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  实习记者  李鸿劼

    “秃噜反仗一场梦,百年情意全没用,草鸡升天配玉龙,想变凤。”宫里生活两年,一心思乡的贵妃,还乡后在闺房看到这首打油诗,她知道这是曾经定亲的恋人写给她的牢骚话,恰好陪同贵妃还乡的公主闯了进来,全场观众的心立刻随剧情紧张地悬起……

    近日,吉剧《贵妃还乡》在吉林长春东方大剧院火热上演,开启了吉林“火红的五月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季”的序幕。据悉,吉剧《贵妃还乡》从全国申报的120余台精品剧目中脱颖而出,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展演,成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台入选剧目。

    “平民贵妃”圆百姓造桥梦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免费观演的百姓对于剧中平民出身的郎贵妃满是方言的语言备感亲切。一位姓孙的女士说:“乾隆皇上因为一个梦,就在东北民间找到一位美女封为贵妃,虽然这个戏只是一个民间传说,看着感觉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非常亲切。”

    舞台上郎贵妃回家省亲时,腐败的地方官员给贵妃送来重礼,却私吞朝廷为百姓修桥的钱,贵妃得知实情后将计就计,收下贪官送来的礼金,用来为百姓造桥,不想被贪官诬告,让皇帝产生误会。最终事实被澄清,贵妃受到皇上的礼遇和百姓的爱戴。

    吉剧《贵妃还乡》由剧作家崔凯编剧,自去年初开始已经公演40余场,导演孙俪清在原剧基础上不断进行加工,通过轻喜剧的手法将该剧思想性进一步深化。全剧在轻松、幽默中讽刺了贪官的丑行,有着强烈的喜剧效果,同时,突出了吉剧的艺术特色。

    吉林省吉剧院院长杨柏森说:“这部戏主旨是反腐倡廉,本意就是借古喻今。主角郎贵妃本身敬重百姓,为百姓说话,为民造福,抓住了观众的心,所以百姓喜欢看。”

    未成曲调先有情

    《贵妃还乡》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上曾摘得最佳作曲奖。据作曲家杨柏森介绍,全剧唱腔创作,均是以吉林人民熟知的二人转基调的名曲改编,不仅曲调优美,而且采用了一些现代元素,更加贴近观众的欣赏需求,如《红柳子》、《文王嗨》、《靠山调》等,在保留原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地域性浓重,又能古今融合,符合老百姓的审美情趣。

    杨柏森介绍,乐曲的改编不仅充分考虑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还采取以剧传情的手法。如贵妃娘娘选用的是《红柳子》主调;皇上出场时,最早选用了《戏说乾隆》的曲子,但是考虑到这段戏本来就是传说,不应以一个有历史背景的皇帝来写,经过反复推敲后,皇帝的出场乐曲以《靠山调》为主,表现的是一个老百姓眼中的皇帝。杨柏森说:“人物有性格有感情,观众就会记住性格,留住感情。”

    “这曲子,听着多带劲啊。”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一边看戏一边跟着哼,他说:“吉剧姓吉,关键体现在曲调上,这是咱吉林地方的味道,我是打心眼里喜欢。”

    杨柏森告诉记者,《贵妃还乡》的一切音乐元素都具有东北化、地域化的特点,加上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语言,清新淡雅,让皇上和贵妃既有皇家威严又有亲民性,这样更贴近观众,吉剧也更有生命力。

    “老疯子”“小冤家”和“粉丝”

    演出前半小时,记者在化妆室见到了吉剧《贵妃还乡》剧组的演员们,他们化好了装,匆匆忙忙吃着盒饭,有的忙里偷闲竟然睡着了。

    “这些演员每天都要忙十三四个小时,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他们都累坏了。”吉林省吉剧院业务副院长马士杰对记者说。

    “这都是我们的‘老疯子’院长闹的。”“对,老恶魔,他天天不休息,也不让大家休息,改编一部戏十几天就完成了,还要搬上舞台,接受百姓的检验……”司鼓王福义和主弦李龙江一唱一和,埋怨中饱含着疼爱和佩服,全院人都亲切地称杨柏森为“老疯子”。马士杰告诉记者,他们60岁的老院长,不但不休息地改戏排戏,自己收入微薄却还用获奖作品的奖金设立了“院长基金”,用来奖励演员们。

    《贵妃还乡》以年轻演员为主,杨柏森和马士杰称他们是“小冤家”。扮演贵妃的青年演员刘杨二十几岁,头一次挑大梁扮演主角。她说:“尽管累点,但自己觉得收获特别多,进步非常大。”26岁的王丹阳扮演爽快、带有男孩气的公主。23岁的刘金是从河北来的,小时候一直学武戏,到吉剧院后,越发喜欢上了吉剧,他说:“吉剧就是每个人都有戏,不论主角还是跑龙套的,这种表演形式能很快提高演员的表演水平。”

    据杨柏森介绍,吉剧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三四十岁的演员出现了断档,而近两年又从复苏到火热,年轻演员也挑起了大梁。剧院采取扶持青年演员的策略,与吉林省艺术学院联合办吉剧班,一批20多岁的青年演员迅速成长起来。

    为了吸引更多观众,他们经常让百姓参观带装彩排,演出时还发意见反馈表,听取普通观众的意见。吉剧院的工作人员把厚厚一摞意见反馈表拿给记者记者按表上电话打通后,对方是一汽集团的职工,他大加赞赏吉剧院的做法,说是这样调动百姓参与意识,看戏感觉更有意思了。

    演出结束时,很多观众来到后台和演员照相,而且抢着告诉记者:“我们都是真心粉丝。”

    “贵妃”刘杨在卸装时有一个观众对她的一句台词提出了建议:“‘今天这场闹剧老少爷们都是主角(jue)’要说成‘主角(jiao)’,这样更有吉剧味道。”

    杨柏森说,观众中“真心粉丝”越多,参与意识越强,“我们的演员越有劲头儿,我们的戏也就越有市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