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艺彩山东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古代石刻:齐鲁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汉碑的书法成就及文化价值
山林书作称雄古今




 中国文化报 >  2012-04-2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林书作称雄古今
——山东北朝摩崖刻石赏析

    赖  非

    在中国书法史上,气势恢宏的北朝摩崖刻石,特别是大字刻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其中两处最为著名,一处是云峰刻石,另一处是北朝佛教摩崖刻经。

    被清人称为北朝书法三大宝库之一的云峰刻石,分布在莱州市的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市的天柱山和青州市的玲珑山上,共有北魏北齐作品45种,内容体裁丰富多样,书风篆势分韵草情皆具,是中国书法史上难得的珍品。

    关于云峰刻石的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地位,诸家多有评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尖山、铁山摩崖,皆数十种同一体者。龙门为方笔之极轨,云峰为圆笔之极轨。二种争盟,可谓极盛。”叶昌炽称“北书以《郑文公上、下碑》为第一”“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主持书写和镌刻这些刻石的郑道昭,更被祝嘉奉为北朝书圣,与王羲之并尊。

    从镌刻形式上看,云峰刻石有三个特点。第一,跨越时间虽短,但数量多,且比较集中。它们虽然分布在4个山上,但45种刻石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小中见大,个中有群。第二,题刻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题名、游记、铭告、诗、铭、颂德碑等。有字径仅5厘米的小字,也有字径45厘米的大字榜书;有四五个字的简单题名,也有字逾千言的鸿篇巨制。第三,因是摩崖,四山又都是当地名山,题刻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有一种山林气、苍茫感,是庙堂森严、明窗净几下的作品无法相比的。

    北朝摩崖刻经,分布在泰山经石峪,新泰徂徕山,邹城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峄山,汶上水牛山等21座山上,其场面之博大、气势之雄伟,堪称我国书法史上一绝。摩崖刻经作为北朝特定环境中的产物,不论在隶书的推陈出新上,在大字榜书气势的探索上,还是在“玄”“儒”审美情趣的追求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一是艺术水平高。隶书是其基本体式,但是其书写过程中加了篆书、楷书的笔法,三者融合得自然巧妙,不显山不露水,不做大幅度夸张对比,但求笔画朴实,浑圆简约,为书史上旧字体的开掘,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二是规模大,如泰山经石峪占地2亩多,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更重要的是其超群的审美品格。佛教刻经作品在我国书法美学史上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内涵,无不透露着魏晋以来佛教空性思想和玄学文化影响的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风骨。再衬之以山林峭壁,梵呗钟声,作品不仅与大自然融在一起,更与佛教义理化为一体。铁山《石颂》中“精跨羲诞,妙越英繇”的赞语实不为过。

    (作者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