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婧
作为东方电影之都的北京,正在受到世界瞩目。在4月23日开幕的北京第二届国际电影节上,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福克斯电影娱乐公司主席吉姆·吉亚诺普洛斯、美国著名制片人约翰·兰道等全球影坛大佬纷至沓来。“作为电影人,如果你尚未踏入北京,这意味着,你正在远离电影事业的真正发生地。”美国知名导演罗伯·明可夫发出这番赞誉之辞。
本次电影节有超过200家海内外电影机构进驻,600余家机构参加洽商活动,更注重对产业的实际推动,恐怕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最鲜明的特色。国际制片人协会前来考察后,赞扬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洽商市场规模能达到去年的5倍。从去年开始,电影洽商环节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
截至4月26日,今年电影节交易额达到52.73亿元,比去年增加88.7%,再次创下中国电影节展历届交易额最高纪录,达成签约项目21个,有6个属于中外合作项目,其中影片类项目签约额为24.21亿元;院线、影视基地建设类项目签约额为19.5亿元;电影项目计划、融资担保与技术类项目签约额为9.02亿元,并且过亿元项目达到13个,占项目总数的61%,另有100余个项目达成意向。
国外电影人来中国“寻金”
中国内地电影年度总票房已过百亿元,每年票房持续增长30%,继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福克斯的主席兼行政主管吉姆·吉亚诺普洛斯直接表示“未来的电影核心在北京,并且北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3D版《泰坦尼克号》的惊人表现已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能力,一艘1997年的“老船”没人相信它能走多远,但是在中国大陆开出港的第一天,票房就接近1亿元,接着首周票房已近5亿元,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是其在全世界其他市场收入的总和,这个数字连卡梅隆自己都感到非常意外。
中国电影市场如此的吸金能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人来中国寻求投资机会。在“电影洽商”板块,不仅有中国的新锐导演在寻找投资,更有许多国外电影项目来中国找钱,许多大型电影企业都发表了新商业计划,其中屡见跨国合作或投资。记者注意到,本次电影节首次设立项目创投环节,20个项目中就有来自美、英、加等4个国外电影项目和2个中外合拍项目。据电影洽商负责人歌华传播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谦介绍,此次项目创投是一个在有潜力的新人新作与国际电影届有实力的电影投资发行机构之间建立融资和推广,并对其进行推介、评选和扶持的平台。今年共有137个项目参与,组委会特意邀请50位电影界的专家顾问坐镇把关,进行两轮筛选,最后评出20个项目进入最终评选。在4月24日的最终评选中,最终共有6部影片将在前期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方面得到业内顶级公司的赞助。
在这20个项目中,来自英国的电影《诡幻》引起关注,这是一部惊悚片,导演是英国著名鬼才导演诺曼·J·沃伦,该片总预算为1694万元,已筹资金1008万元,目前已完成剧本,并有成熟班底。其制片人之一孙晓晓介绍,希望能在中国找到投资,如果能引进中方投资,将对其开放很大空间,允许其参与剧本修订,并可以加入中方演员,核心团队能参与后期分成。孙晓晓表示,现在没有人对中国的电影市场不感兴趣。但这部被现场评委一致看好的片子,最终却并未入围,作为评委之一的香港著名导演文隽解释,由于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其投资风险较大,而国外的电影人对这一情况了解不多,这是国外电影项目来中国找钱时常犯的错误。
▶下转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