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俊玉 郑洁 特约撰稿 田明霞
青年人之于文化的意义,正如血液之于生命。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进程中,在文化产业冲刺支柱性产业的攀援之旅中,青年人是生产的后备军,也是消费的生力军。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本报开辟专题,聚集文化创意产业里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已经崭露头角,有的还处创业初期,有的甚至刚大学毕业。他们正在或即将创造文化财富,他们的精彩故事未完待续……
要有推进“创意”的勇气
年龄不到30岁、已创作了17部话剧、票房总收入高达1.65亿元的“80后”青年导演何念,曾引得京沪专家共同举办研讨会探讨“何念现象”。出道短短7年,高产、高票房是“何式话剧”的鲜明特征。这位在上海被称“票房蜜糖”、引领年轻观众消费的人才,又有什么样的成功心得?
打通何念电话时,他正忙于担任壹戏剧大赏的颁奖嘉宾,用他的话说,自己非常高兴能与同龄或低龄的年轻创意人分享经验,并给予帮助。目前虽然身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导演和艺术总监助理,但何念已经有了自己的团队,几乎都是年轻人。
眼下,何念正忙着在舞台上发挥才华之余,在舞台之外施展手脚。最新一部展示台北、香港、上海、北京4个城市中4个不同女人爱情故事的喜剧《撒娇女王》,目前已经演出六七十场,明年演出计划也在敲定中,票房据他本人估计较为乐观。而他的“电影梦”也正在构筑。刚出道时因《中国式离婚》跟父亲有过合作,之后因跟自己的出国进修计划发生冲突而无缘电视剧《心术》的导筒,如今,又传出他自编自导拍电影,诚邀汤唯演爱情片的消息,他甚至表示还可能尝试音乐剧。何念认为:“电影跟话剧的受众群体一样,叙事方式也差不多,而技术手段可以借助他人。但关键,创意一定要是自己的。”
何念的成功非常特别,没有那么多坎坷。2003年他的第一部话剧《大于等于情人》就是年度小剧场话剧的票房冠军,2004年第二部戏剧原创肢体剧《人模狗样》即在国际性戏剧节上获奖。此后,每年都保持3至4部戏剧的产量。
扛着“票房蜜糖”的名头,在何念看来就是压力。“对社会来说,可能你失败一次都比你成功几次的影响大。”而如果老失败,投资人可能就难以再眷顾你。对他自身来说,则希望通过话剧把观众的审美往上提升,每次都意味着首先要超越自己,他给自己每年两三部戏的任务,其实是自我要求,并采用艺术、商业类戏剧同时进行的创作方式,相互试验自己的成长。
“体制内外要学会两种活法。”用何念的话说,其实舞台剧的市场环境很恶劣,他的成功也借力于国企进入市场体系的改革。“像北京人艺、国话等国有戏剧院团其实都非常活跃,他们的运作体系也非常成熟,如果在体制内生存,只要剧本好、有自己的创意核心,基本都能得到良好培养。”何念谈道,他的前两部戏就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推动。“而如果一个新人,要想用民间力量独自操作的话,除非你本身是明星,有市场号召力,这样社会资源才会关注你。”
何念谈道,体制内单位在走进市场过程中,目前对人才的管理越来越灵活。他每年负责几部戏的创意和规划、管理,除去作为体制内工作人员的一些激励方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旗下人才还给予了如1%至10%不等的票房分成。
在何念看来,在体制内生存的创意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工作方法。而在民间奋斗的,则应更关注资金来源和合作伙伴等因素。“但一定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把创意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要主动参与创作、推动剧本,介入到操作层面,这样才有搭台的机会。”
何念现在有自己的创作期,每到要出剧本的阶段,除去生活的积累,他会特意去涉猎相关题材的报章,甚至走进特定人群进行交流,最终形成创意。创意固然重要,推动创意的执行,并有规划管理的能力,在他看来同样重要。
让吉祥物出大价值
对伏峰来说,2012年是创业元年。他将自己的新公司定位于营销3.0时代的创意服务机构。营销3.0理念出自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指的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营销传播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追求对消费者进行信息灌输,而是以媒体的创新、内容的创新、传播沟通方式的创新去征服目标受众。而伏峰创办的吉汇文化所涉及到的吉祥物营销、小商品和农副产品载体营销、书享网等业务正契合营销3.0理念。
4月21日,世界读书日前夕,伏峰和他的团队将吉祥物“爱阅宝”带到了由首都图书馆联盟举办的“北京换书大集”上,开启了第一次线下营销活动。他们将2000份“爱阅宝”书签分发给前来换书的读者,可爱的吉祥物“爱阅宝”受到“围观”。“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业务试水。”伏峰告诉记者。4月23日,地理位置信息服务(LBS)和积分模式的个人图书交换传阅平台——书享网正式上线。前路漫漫,但伏峰却给记者传递了他的乐观和自信。
在吉祥物营销上,伏峰尤其有话要说。从毕业之后的5年里,伏峰的成长和蜕变轨迹很清晰。他相继在教育业、慈善媒体、高端养老机构和农商流通企业工作,后三者都是新兴行业,而他都能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吉祥物营销思路就是在打工时渐渐形成的。2009年6月,他在电视上看到英超吉祥物的赛跑,非常吸引人。他想:“多个吉祥物聚集,再和慈善活动结合起来,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有了这个创意之后,伏峰就迫切地想去实施。当时有两家体育营销公司很感兴趣,但因为他资历尚浅,单枪匹马找大额赞助太难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吉祥物网站做起。于是,在工作之余,他搜集了国内外2000多个卡通吉祥物,2010年5月,卡通吉祥物主题网站——吉汇网上线了。
网站只是一个展示平台,伏峰的长远目标是做吉祥物营销。“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都有知名的吉祥物,比如国内的海尔兄弟,腾讯的企鹅,淘宝网的淘公仔,国外的米其林轮胎等等。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吉祥物营销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吉祥物营销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操作能力不足,又不愿意投入专人和专项资金来开展营销。”
2011年8月,伏峰辞职在家做商业方案和营销方案,同时找合伙人。同年11月,北京吉汇文化传播公司注册成立。伏峰的团队一共6人,全是“80后”,他们全力负责项目的核心创意和营销执行。
当前国内卡通吉祥物设计、营销、制作、销售等环节不衔接。伏峰计划联合吉祥物设计、营销、制作等专业服务商成立卡通吉祥物俱乐部,打造吉祥物训练营并举办主题活动。“NBA的吉祥物营销非常专业和成熟,但是我们并没有借鉴他们的经验。因为,在我国缺乏引进先进经验的服务商。”伏峰指出,在我国没有吉祥物营销的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希望,10年后我能把吉祥物营销做成一个年产值上亿元的项目。”
赚钱保护羌文化
“5·12”大地震后,在四川成都、绵阳等地举办的各种与羌文化有关的大型活动中,活跃着一个年轻的身影,他就是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2009级音乐舞蹈系羌藏歌舞专业大学生艺兮。2012年4月,艺兮因其保护传承羌族文化所作出的努力,入围“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而大学毕业前夕,他选择了自主创业,成立文化公司,借此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
2012年4月17日晚,在四川绵阳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的旗杆广场上,羌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羌促会”)成立三周年庆典在此举行。记者看到艺兮和他的同学们,与汇聚在场的嘉宾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艺兮和他的同学们将那又长又大的,印有“纳吉纳噜”(羌语吉祥如意)的“羌红”披挂在嘉宾和演员们肩上。这批“羌红”是艺兮前不久注册的公司赶制出来的。今年7月,艺兮即将本科毕业。前不久,他和朋友成立了羌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承接各种商业演出、庆典、婚庆策划及礼仪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摄影摄像、广告设计、品牌推广、民族工艺品销售等。
这几年,艺兮所创办的“羌促会”开展了很多文化活动,时常四处拉赞助,他感觉到要有自己的实业,才更利于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艺兮还是茂县中学的学生时,他便成立羌族文化社,并任社长,带领同学们开羌语课、跳萨朗舞。高三时,在一些羌文化研究保护者的支持下,艺兮在学校成立了羌族文化图书馆。
2008年“5·12”地震来袭时,艺兮被震倒在教室里,又像篮球一样被弹起来,当晚的茂县城在震后余生中,像座死城。看到羌族文化遭遇巨大的损失,艺兮决定为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点事。
2009年9月,艺兮进入大学后,便着手成立了“羌促会”,并任会长,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了不少活动宣传保护羌文化,特别是在每周末组织的“大家一起跳萨朗”活动吸引了很多同学参与。2010年,该协会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社团。2011年4月,在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艺兮领舞的羌族酒歌《尔玛西惹木》荣获“金奖”和“优秀传承人奖”。
了解艺兮的人会说他为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但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而未来羌族文化的传承仍然任重道远。“不管我的公司今后发展如何,我都会拿出公司盈利的5%,来成立羌文化保护基金会。目前,公司开展的第一单业务是制作、推销羌红,效果不错。”艺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