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千年守望
贺立翁米寿
油菜花
“树上的篮球”
东莞思绪
图片欣赏




 中国文化报 >  2012-05-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立翁米寿

    聂鑫森

    古人称八十八岁寿诞为“米寿”。

    丹青巨匠齐白石的弟子、金石书画家李立教授,于二〇一二年三月三日(农历二月十一日)满八十七进八十八。这是个春雨绵绵的午后,我随立翁的堂弟李遐龄及立翁的学生施杰荣、马立明,驱车从株洲前往长沙的湘春路西原北里五十号的李府贺寿。

    遐龄邀约前往时,我们三人颇不安,虽说湖南风俗有“生日无请”之说,但毕竟是立翁家人和亲戚的聚会,总觉唐突。遐龄说:“你们去了,立翁保管高兴,他还想和诸位商量些事哩。”

    下午四时,我们在雨声中,穿过石板长巷,走进了李府。我们登楼而入立翁宽敞明亮的画室,里面早已坐满了人,笑语缤纷,茶香氲氤。立翁见到我们,果然满面春风,大声说:“今日窗外春雨,家里又来了老朋友‘旧雨’,逢双雨最是吉瑞,好得很呵。”

    立翁忙着递烟,他的儿女飞快地端上一杯杯香茗。我们坐下来,观看着墙上所挂的当年他与齐白石同桌而餐的照片,以及立翁的书画作品,备感亲切温馨。

    立翁说:“应出版社之邀,我想在九十岁时出两本书,一本书、画、印的作品集,一本亲人、友人评我人生履痕及艺术追求的文集,总题目是小女荔白所拟,叫《九十回眸》,你们以为如何?”

    我说:“很有意思。九十岁偶尔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再奋然前行,期颐只是您的一个初期目标呵。”

    立翁禁不住哈哈大笑。然后又说他还想出一本《师恩难忘》的书,影印白石老师给他的信件,以及老师在他的书画作品上留下修改的笔迹,他再加以详细说明。当然还有与白石老师有关的人对他的指点,比如他的“龙舅”,说到这里,立翁起身去取来两个厚厚的册子,一页一页翻开让我们欣赏。

    “这封信是白石老师于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廿五日写给我的。”

    这封信较长,齐白石谈到与立翁上辈人的交谊,谈到齐派印艺之传人“皆在四川,不料家山又有卧龙、石庵,能倾心学于予”。“卧龙”即立翁之舅胡卧龙,石庵为立翁之号。信中还谈到一件趣事,立翁曾摹刻齐白石“古潭州人”一印,齐白石见到印拓后大为欣赏,“湖南若有人来北京,愿世兄将‘古潭州人’四字石印赠我为望。”

    立翁又翻开另一页,是一张照片。为齐白石与其子齐子良、齐良末及立翁之舅的合影。他说:“蒙童时为我启蒙的是龙舅。他是白石老师之师胡沁园的孙子,又因他的哥哥与我母亲的妹妹喜结良缘,故我称他为龙舅。”

    在胡卧龙信中,亦对立翁多有赞誉,颇见提携后学之风。“石庵好古敏求,擅丹青,学为金石刻画,亦能上追古人,别开蹊径”;“而石庵事余如师,与语每多独到之见”……

    立翁说:“此生凡教诲过我的人,都是施恩于我,使我在德行、艺事上有所进步,故师恩永铭于心。”

    立翁语气温润而深情,令我们感动。

    有人问:“你是否可以当众操刀,让我们一饱眼福?”

    立翁微微一笑:“刻印文,字大,不奇怪。我可以不戴眼镜刻边款小字,你们信不信?”

    立翁如一天真的孩子,拿起刀,在一块印石上刻边款。全场宁静,只闻刀石之声,米粒大的小字顾盼生姿,一一显现:“壬辰二月李立八十八矣。”

    印石在大家手中传阅,一片赞叹之声。

    立翁看了看墙上的钟,挥了挥手,大声说:“时间到了,该去饭店了,请大家去喝杯我的寿酒!”

    掌声哗哗地响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