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千年守望
贺立翁米寿
油菜花
“树上的篮球”
东莞思绪
图片欣赏




 中国文化报 >  2012-05-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上的篮球”

    范承玲

    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的《新京报》体育版的头条新闻,是一群非洲孩子在打篮球的图片,照片很大,占据报纸上栏的大部分位置,把那天《杜锋今退役,姚明来捧场》的热点新闻挤成很窄的一小条。在追捧篮球明星和报道艰难岁月里不可磨灭的天性面前,这次媒体选择了后者。这样的选择,表达了媒体的主张。这张照片上最亮的部分是绿色,一棵大树长势很好,枝繁叶茂,我叫不出这棵树的名字,应该是非洲地区常见的树种。照片的一角是废弃或在建的裸露着红砖的简易房。这张照片真正的主体是立在画面中间的一个简易篮球架:一根秃秃的树干的顶端挂着或铁皮或铝皮的圆圈,树干直径十来厘米,与它身后的大树相比显得很细小,一群十来岁、穿着裙子的非洲孩子正在打篮球,他们高矮不一,分不出男女,但都一样的瘦弱,正要入筐的球呈白色,很小,如足球一般。在照片右下角,一孩子背着一个更小的孩子,赤着脚,神情专注地看着打球的伙伴。

    图片标题:树上的篮球。注释这样写道:孩子们在马拉维萨利马地区齐提比村的一处简易篮球场上打篮球。马拉维属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我在网上查找,马拉维全国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百分之五十五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六百美元,是全世界最低收入的一群。

    这个全世界最低收入的国家,一九七二年开始参加奥运会,除去因政治原因抵制一九七六年蒙特利尔和一九八〇年莫斯科奥运会,马拉维参加了所有奥运会的角逐。但由于实力差距比较大,迄今尚未取得一枚奥运奖牌,也从未参加过冬季奥运会。

    由于极度贫困,拉维萨利马地区齐提比村的孩子没有一块像样的篮球场地,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篮球,但贫困不能泯灭孩子们热爱运动的天性。他们或许不知道NBA,他们或许从来就不曾有过参加奥运会的梦想,但他们有运动的本能,他们有打篮球的梦想,有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篮球的梦想。

    在我的家乡贵州,山区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梦想。

    那是我亲眼见过的最简易的篮球场。一丛泥巴房前,一棵粗壮的树,从根部开始分岔,成为两根朝不同方向生长的枝干,其中一根枝干很不安分地弯扭着,但没有忘记努力向天空伸展。在两根树干之间,两根塑料包装绳中央悬挂着一块篮球板,篮球板由三四块长短不一的旧木板拼接而成,边角的木板有些腐朽。可能是怕孩子们弄坏,可能是制作者不知道篮板应有的高度,篮板离地很高,其高度明显超标,恐怕连乔丹、姚明这样的NBA高手也难以轻松灌篮。树下是一块不到十米的泥巴地,一个聊胜于无的篮球场。

    孩子们或许到山的那边上学,或许他们跟随父母去了田间,房前屋后没有人。我在篮板下站了很久,四周是山,在地无三尺平的山区,这块很小的篮球场显得有些空旷也有些奢侈。中午的太阳很刺眼,太阳下,塑料绳悬挂的篮板随着风在我眼前来回晃动,我想象着这个依凭树干的简易篮球场,给这家或许还有这附近的孩子带来多少欢乐多少笑声?篮板很高,孩子们或许从来就没有尝到过飞身跃起触摸篮板的快感,但这里,孕育着他们对运动、对篮球的梦想。

    这是很多年前的记忆了,在写这篇文章前,我在网上搜索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我又看到一张画面,一张村小学篮球场的照片。几块小木板钉在一根很不直的、仅碗口大的树干上。这副简易的篮球架立在一山坡上,地面是黄土,小石子裸露着,孩子在球场上奔跑。仰拍的照片,天很蓝很高,更显得篮球架下的那些个半大孩子身上的着装很灰很土。文章说, 他们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他们的童年,缺少父母的呵护……但是他们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学校。他们希望学校前面的荒地,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操场,他们能在上面跳绳、打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