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纪事/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钱氏家族与《钱氏家训》
忆钱宁先生
歌剧剧本《老舍之死》诞生记




 中国文化报 >  2012-05-0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钱宁先生

    钱宁

    李中锋

    钱宁者,江浙人也,祖籍杭州,生于南京,少喜诗书,翩若文人。时华夏国忧,九州水患,遂转志于土木之学。丙戌夏,先生远洋赴美,先习水利,后研泥沙,拜一代名师,获哲学博士。此时大洋彼岸,中华新生,辽阔大地,百废待兴。先生心向往之,不恋优裕,力破政阻,诀别八年旅美生涯,举家回归祖国大陆。其父钱天鹤,乃国民政府农业次长迁台湾之高官,闻子归国,不胜嘘唏!

    既归,先生旋赴黄河查勘泥沙,于秦厂水文站度三十三岁生日。是夜,蓝天静谧,月华如洗。先生心涛如河,久未成眠,攻沙治河之梦,由是展飞。徒步临水,遍访村民;随船勘河,细询河工;昼查夜录,不辞辛劳。数年间,借西学之法,参长河史料,融实地调查,张灵慧翅膀,著新论篇篇,齐聚黄河冲淤之变,现真知处处,辉映泥沙睿智之观。《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随之付梓,若新窗辟于水利之学,似弯月初巡万里长河。

    十年“文革”,举国浩劫,先生身处其中,亦莫能脱,“美蒋走狗”,罪似凿凿。先生虽曾彷徨,然志未离河。下放亦寻黄河岸,赴禹渡电站,筹灌区沙安,改盐碱之地,成万顷良田。滹沱治导,不畏犯上,民间疾苦,历历品尝。时逢黄河三门峡、长江葛洲坝泥沙难解,先生临窘受命,不计前冤,激情再燃。登沟头,攀峁梁,算泥沙,计水长,循天问地,探求良方。地貌接河流动力,数据比实地测量,先生大河寻梦发新枝,划中游多沙粗沙区为治黄锁钥。

    环宇大势更张,神州喜迎开放。先生心志勃发,勤览中外文献,精研河流之变,欲树专业宏篇。孰料天嫉英才,恶癌忽至,令先生痛楚缠身。而先生成书做事之志,竟未消沉,反遇挫弥坚。病榻卧读,疗期疾书,与癌竞时,不舍分秒,期间先后著《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高含沙水流研究》等经典名作,中华泥沙之学迅崛全球。当其时也,先生重研亦重教,清华学子,广受熏陶,水利学界,获益良多,更创办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编《国际泥沙研究》之英文期刊,治河治沙之短长,举世始得分享。

    先生病重之时,曾约见水电部长钱正英。正英以为有后事相托,岂料先生所谈,皆三峡泥沙事,言自肺腑,理据条然,正英泪盈双眼。先生弥留之际,已不能语。正英三日两视,与先生言三峡,先生静然倾听,不时流泪。送别先生,八宝山相聚六百人之多;冬日寒风,先生骨灰悄然融入黄河。正英潸然,为之亲书忆文《生命就是奉献》。

    先生归去迄今满廿五年。感曰:日月经天星辉淡,江河行地泥沙远。钱氏一族,名人盛出,“三钱”几无人不知,而先生则寂落凡尘,社会所知甚微。然智识之人,岂能忘却江河行地之利国利民之功臣乎?饱学之士,又岂能沦为奢谈空理、济世无功、追逐商利之浮萍乎?故先生之为人,惟世济用、至忠至诚至专者也,亦今之人楷模者、镜鉴者也。

    是为此传,辛卯之年,暮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