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艺彩山东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专题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人人参与文化 人人享受文化
播撒文化的蒲公英
将文化送到农民工手中
一所艺术院校的文化账




 中国文化报 >  2012-05-0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市奎文区建设“农民工流动书屋”
将文化送到农民工手中

    本报驻山东记者   孟  娟

    4月26日下午,在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孙家社区梨园街道的建筑工地上,34岁的欧啟先正在农民工流动书屋挑选书籍。她身边的桌子上,放着选好的《看图速成学》、《防震避震知识》、《居民健康教育读本》等几本书。她告诉记者,她是这个小区的绿化工作人员,经常来借书。“每次来都会借上3到4本,看到好的书也会拿回去给儿子看。”

    记者看到,选好书后,欧啟先只需要出示身份证,由梨园街道文化站站长王霞做好借阅登记即可将书拿走。王霞告诉记者,农民工流动书屋每10天来一次,开放时间为14点至16点半。“今天来的人不算多,一个多小时借了20多本。”

    报刊杂志架旁,几位中年妇女正边翻阅边交流着。不远处的草坪上,也有不少农民工干脆坐了下来先翻上几页。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财富的创造者,应当成为文化的共享者,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局局长赵吉昌表示,“我们调查发现,相对城区居民而言,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单调,对图书阅览的需求反而比较大。”所以,奎文区结合中心城区农民工较多的实际情况,着眼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从2011年开始,在已建成的42个农家书屋同时挂上了农民工书屋的牌子,并特为农民工增加了建筑工程、安全防范、生活常识、文学经典等方面的书籍。

    “这一做法实施半年后,效果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好。”赵吉昌坦言:“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书屋开放的时间正是大部分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针对这一情况,2011年10月,奎文区及时调整农民工书屋实施方案,将农民工书屋的开放时间延长。“比如,夏季农民工比较多,我们就把书屋的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冬季农民工相对少一些,书屋就定为9点关门。这么一来,农民工书屋的效果就好很多了。”据介绍,目前,奎文区农民工书屋累计延长开放时间达800多小时,接待农民工借阅2200余人次。

    但是,奎文区并没有将这一服务止步于此。“针对农民工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借书、还书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在农民工书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探索开展了‘农民工流动书屋’。”赵吉昌告诉记者,奎文区在建筑工地密集、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苇湾、中和园、孙家等社区进行了试点,建成农民工流动书屋,把农民工喜欢的图书送到建筑工地、企业现场,送到农民工手中。

    赵吉昌表示,农民工流动书屋这一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书屋“守株待兔”的借阅形式,而是由街道文化站协调联系辖区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工地、企业、单位等,与其主要负责人签订图书借阅担保协议后,将其作为相对固定的服务点,由农民工流动书屋管理员定期用车辆运送图书。

    按照规定,每个农民工流动书屋的图书不少于500册,品种不少于50种。每月服务点开展活动不少于3次,凭本人身份证即可借阅。“我们深入了解农民工的需求,协调有关部门、即时为农民工提供他们关心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户籍管理、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办事指南等便民信息,尽力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赵吉昌说。

    到目前为止,奎文区农民工流动书屋共送书30余车次,接待农民工借阅1000余人次,流通图书2700余册,受到农民工朋友的热烈欢迎。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工流动书屋的规范有序运行,目前,奎文区研究制定了《奎文区农民工流动书屋运行方案》、《奎文区农民工流动书屋管理暂行办法》、《奎文区农民工流动书屋车辆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措施。此外,多方筹集的30万元车辆购置资金已经到位,计划购置8辆“农民工流动书屋专用车”分配给8个街道文化站,全面推广实施农民工流动书屋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