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小兰
3月31日,沙特文化新闻大臣胡加博士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中沙文化关系、沙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沙特和中国建交已有22年,您如何评价目前的沙中关系?您对进一步推动沙中关系特别是文化关系的发展有何设想?
胡加:我本人和沙特文化新闻部对于近年来沙中关系在多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里所取得的巨大和积极的发展感到非常满意。事实上,我一直强调文化在我们两国关系中的重要性,一直坚信文化领域的合作对两国人民而言,是一座达到相互理解、加深了解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两个拥有牢固外交关系和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来说,拥有能够共同造福于人类的伟大目标和有影响力的未来国家关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珍视和敬仰中国文化,尊敬中国为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认为,不仅是沙特人民,整个阿拉伯人民都需要更多地去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遗产。
因此,正如你所知道的一样,中沙在2002年就签署了《文化教育合作协定》。今年,由于相互之间坚定的信心,我们两国签署了《文化协定2012—2016年执行计划》,使得两国的文化合作更有保障。
我很希望今后能够在中沙文化合作方面举办更多的活动。我的副手、助手和我,肯定将有充分的机会与中方讨论各自组织和执行文化合作计划项目事宜,并为此切实付出努力。
记者:沙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沙特阿拉伯作为伊斯兰教的诞生地和麦加、麦地那两圣地的护主,以拥有伊斯兰文明而自豪,您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处之道?请您介绍一下沙特为保护和开发沙特历史文化遗产所做出的努力。沙特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您引以为豪的沙特文化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哪些?
胡加:在沙特,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是两座神圣清真寺的守护者,能够服务包括两座神圣清真寺在内的圣地,服务来圣地朝觐和参观的人们,我们的确感到很骄傲和荣幸。我们不在乎为此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充分认识到肩上所承担的巨大责任。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阿拉伯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任何人只要熟悉阿拉伯半岛的历史,都清楚地知道这里作为“阿拉伯的家和源头”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地;都知道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目的地,他们属于不同的种族,说不同的语言,有不一样的文化和背景。人员的不断流入,尤其是在伊斯兰教到来之后,使得人们认识到共存的伟大价值;在享受共同生活的美好之后,彼此相知,彼此获益。初来乍到者短短几年后就能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很多国家都说,如果没有像殖民主义那样的外部恶势力的影响,人们天生是能够和谐共生的。我们的宗教强调这样的事实,那就是虽然民族和部族各不相同,但是真主安拉为他们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彼此相知,和谐共处。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在建筑遗产和自然遗产方面,在过去的10年里,沙特阿拉伯旅游和考古最高权威机构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两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拥有22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要保护好分布在沙特阿拉伯各地的成百上千的文化遗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真心推荐你们访问旅游和考古最高权威机构的网站,更多地了解我们为此做出的诸多努力。
关于文化和教育事业,需要提到负责相关事务的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教育部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杰出人才基金会联系密切,该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培养和支持那些在沙特公立教育机构里接受教育并拥有天赋的学生们。高等教育部负责管理国内众多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和学院。我们文化新闻部与其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范围包括国际图书展览,以及为那些渴望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读大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沙特学生提供帮助,并组织各类艺术展览。
谈到最近沙特取得的艺术成就,正如你所知,在文化领域,我正在继续我的前任开创的事业,并努力做得更好一些。这些事业包括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组织举办“沙特文化周”,我们鼓励杰出的和有天赋的沙特男女参加文化周。实际上,在文化新闻部,我们扮演的是引导者和发起者的角色,真正的演员则是艺术家和有天赋的沙特人民。
记者:沙特政府致力于国家安全和稳定,注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请您介绍一下沙特近年来在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胡加:要详述沙特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件耗时的事情。因为我不是主管大臣,我将主要谈谈你们一行在沙特能够亲眼目睹的成就。众所周知,在两座神圣清真寺的守护者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兼首相的悉心引导下,沙特继续着其巨大且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在人才发展方面,沙特有12万名年轻人在海外求学,其中5.5万人在美国,两万人在英国,其余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和欧洲。
这些发展项目包括升级14座工业城市、改善和延长国家高速公路、完成新建大学校园的建设、完善卫生体系;为了雄心勃勃的安居工程,沙特于去年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同时沙特也没有忽视工业的扩充和成长,包括食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和众多其他工业领域。说到这儿,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不能忘记沙特阿拉伯在世界上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参与者。沙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内有影响力的成员国,是G20集团的重要成员国,也是世界上其他一些经济组织和金融组织的重要成员。
记者:您对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何看法和评论?沙特的文化产业有什么突出的特色?
胡加:谈到中国文化,我永远不会感到厌倦的。中国文化深厚且对人类贡献颇多。时至今日,中国文化依然滋养丰富着人类文明。中国,我指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实际上为了展现中国文化付出很多,对文化给予关爱和照顾,这样令人敬佩的例子不胜枚举。我本人曾经在一年多之前有幸到中国出席“沙特文化周”活动开幕仪式,从而能够有机会一品中国文化。在我即将到中国正式访问前,我期待能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体制、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
至于沙特的文化产业,众所周知,图书产业在沙特风头正盛。任何参加过利雅得国际图书交易会的人,都能够一睹沙特书市的活力。除此之外,沙特还拥有巨大的音乐市场,这是因为沙特有无数的作曲家、歌唱家和音乐家,他们在阿拉伯世界的音乐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人对此可能不是那么了解,因为中国人对阿拉伯世界的音乐风格的认知可能只局限于一两个阿拉伯国家。
记者:近年来,中沙两国文化交流富有成果,民间往来日益活跃,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对加强沙中两国人文交流有何建议?
胡加:非官方文化交往如今正变得越来越活跃,但是我们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并不是这样的。这主要是因为艺术家、演出人员和文化创业者仍然期盼政府部门能够帮助他们,承担在两个国家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费用。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将来这种状况会改变。另一方面,许多沙特人拥有到中国参加文化活动的美妙经历,不论这些活动是否由沙特组织,例如“沙特文化展览”、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期间的各项活动、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沙特文化周”期间的活动,在中国举办的“阿拉伯世界文化周”期间的活动,以及在广州亚运会期间的沙特文化演出活动,同时也不要忘记在中国组织的由许多沙特艺术家单独参加的文化活动,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沙特之翼”活动。
实际上,最终的目标是使我们的人民能够主动和积极回应两国个人和团体的各种倡议。政府和官方机构有责任承担铺路搭桥并消除两国文化合作和交往的障碍的任务。
记者:您去过中国的哪些城市,从文化的视角看,这些城市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您对中国的哪些传统文化最感兴趣?
胡加:尽管我不能扮成这些领域的专家,但我本人对中国的历史、遗产和艺术很着迷。我之前只访问过北京,但是我听说过许多关于上海的事情,看到过许多关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电视节目,读过许多关于西安历史和穆斯林在这座历史名城现状的书,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我将来对中国的访问中,我期待能够一享中国的美丽,要么参观一下历史的或现代化的城市,要么欣赏一下中国艺术的和自然景观的城市。
记者:作为一位诗人,您觉得诗歌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中国和沙特在文学和诗歌方面开展更有意义的交流有何期待和建议?
胡加: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是个挑战,因为如果没写过一首诗的话,是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对我来说,写诗既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有备而来的事情。诗就好比是从我心中流出的小溪,或者说诗是所有这些的组合。
要给你们一个简单答案的话,我只能冒险一试。我能肯定地告诉你们,诗歌是人类纯洁心灵的展示,也是人类困境和痛苦的展示。这种痛苦来自爱,来自不公正,也来自对现状的不满。这就是我个人对诗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的一点理解。此处,我所谈论的不包括依靠心灵之外的事物作诗的诗人,因为我认为这样的诗人是伪诗人。
谈到对两国文化关系框架的期望和建议,我认为中国和沙特都有必要使各自国家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闻名于公众,至少要让最杰出和最有创新的诗人变得更为知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沙特文化新闻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