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探 母 记
扶着阳光站起来
忘记和铭记
图片新闻
我看《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
春到农家




 中国文化报 >  2012-05-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看《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

    梁鸿鹰

    成功的文艺作品总是有极具审美内核的独特价值,其中凝聚了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反映了人们的心声而成为人们长久的记忆,被不断提起。更为特出的是,对于一些震撼力特别强烈的作品,人们还会渴盼其本身的力量得到持续性延长——人们对自己所看到的感人的、催人泪下的东西,倒是越发希望再度被投射到新作中,好让自己再痛痛快快地感动一次、泪下一回,而这种审美上的特殊现象,往往因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起,比如石光荣,这个名字因为《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传奇。自从这部电视剧作品创下收视新纪录以来,人们就有了新的期待,希望石光荣及石光荣一家的传奇能够延续,希望这个革命之家的理想主义故事得以流传,《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的出现可以说及时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期盼,顺应了人们审美上的需求。

    如果说《激情燃烧的岁月》主要以战争对人的磨砺以及战争刚性传统对人的塑造为内核的话,对《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的特质,则很难进行三言两语的概括。因为,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从前部作品里所熟知的战争年代的那些豪言壮语、阳刚之气、忘我付出悄然隐去,理由很简单——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变了,社会变了,随之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只有石光荣作为一个从战争硝烟和战争逻辑中生存下来的人还没有变——当然,完全不变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况且在《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开始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切似乎都以“市场大潮”的名义,正在获得新的变化、新生与颠覆,那些不断变异的、转折的甚至扭曲的东西,越来越充斥在我们周围,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生活表象,直至拼命伸张着要去影响和主导我们的意识与行为。这对作家提出了新的考验,同时,难道不是也提供着新的想象力空间吗?

    作为一部有着丰富时代内涵的作品,《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思想内容的巨大生长点恰恰就在这里,它正是以离休军人石光荣一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标本,具体而微地对社会生活进行一番形象的展示和书写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岁月变迁的一大意义在于重新树立价值与榜样。在石光荣看来,人的价值原本在于从军、战血与献身,《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消费者们、粉丝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期待呢?但现实偏不这样安排,现实偏偏把出人意料的东西透露给大家,小说也就获得了新的、更为活跃和让人兴奋的话题。我们看到,石光荣最有指望成为将军捐躯沙场的大儿子石林,在抵达副师这个坎儿上遭遇了大裁军。如果说他的转业还属被迫的话,那么小儿子石海想要退伍却则格外出格。作为一个从战争之家生长出来的男子汉,他居然采取了装抑郁症这一招离开部队提前复员。是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追求,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他们的选择可能都没有错,但最初对石光荣的冲击是巨大的,石光荣和褚琴观察着、品味着、抗拒着也烦恼着。好在,进入晚年的他们也不得不调适着自己,寻找着自己心的位置——在家庭里的、在社会上的,由此,读者和欣赏者们不得不以新的眼光打量他们。

    作品不断描绘社会生活的前进给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带来的新人生体验,比如本来安分守己的女儿石晶,从法院调到充满惊险的公安局,倒是教育了做父母的,从她的身上,石光荣夫妇看出孩子们的选择、变化也许并非完全出于享乐和安逸。不过三个孩子的婚恋则经常带来新的、为读者所期盼的故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石光荣和褚琴老两口的深入描写,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审美体验也许更多。作者有意把石光荣后半生的生活与老家蘑菇屯的乡亲们做了更为紧密的连接。那个刚刚有些起色的村子,那些仗着腰包稍微鼓起来一点豪气的老乡们,踏着改革的大浪潮,不管不顾、前赴后继地来到城里,他们开饭庄、他们猛折腾,于是给本来并不平静的石光荣一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新的麻烦往往也意味着转机,放下钢枪和号角的石光荣,在自己并不看好的“小打小闹”中找到了乐趣,饭庄成为了他联系家乡的纽带,成为他适应新时代的一个有力支撑,故事由此而生、由此而生发了诸多新的生长点,他们不再抱怨、不再等待,他们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他们与老战友们寻找新的生存之道,在与新时代的磨合中找回精神寄托,居然也过得红红火火。当然,石光荣终究属于战争、属于铁血的岁月,回忆和对当年战争岁月的追怀是他不变的情怀,往事使他更有力量,让他更懂得眼下的可贵,因此当他看到大儿子石林在精神上终成自己的继任者,他得到了最大的欣慰。

    在反映人物的迅速成长方面,在刻画时代对人物行为投以的巨大影响方面,乃至在描写不同阶层的人们的不同动机方面,我们看到作家娴熟的技巧、厚实的积累所起到的作用非凡。并且,作品里面的情节、故事、事件、语言,都显出了作者的驾驭能力,但我们会觉得作品里的一切发展得过快了,人物始终在奔跑着向前,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不肯停下来,除非到达终点——但终点永远不到来,他们始终在奔跑中——为了新的时代的要求、为了各自的追求。从作品中我们看到大量的事情,而很少看到思索和思想,对他们的心理变化轨迹我们还嫌揭示不够。不过,石光荣的儿女们在事业上、爱情上终究都有了美好的归宿,作者坚信这一点,石光荣也坚信这一点,时代教育他们好好地面对过去、面对自己、面对当下。其实,所有感人的作品都是这样来延续人们的审美希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的价值值得肯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