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北京语言大学建校50年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
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追寻剧本创作的源头活水
悲壮的史诗 理想的救赎
文化强国需要战略布局




 中国文化报 >  2012-05-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悲壮的史诗 理想的救赎
——评豫剧电影《铡刀下的红梅》

    朱寒汛

    中国戏剧第二十届梅花奖、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二名等荣誉已经说明至今已上演1700余场的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的分量。同名电影又以大幅的戏剧想象、倒叙闪回的电影语言,艺术地丰满了英雄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前后经历。

    这部作品是时隔近40年,继《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作品之后,八一厂出品的又一部戏曲电影。近年来,在人才济济的豫剧舞台上,“二度梅”获得者王红丽和她的小皇后豫剧团以该剧异军突起,在全国挑剔的豫剧戏迷心中唱响,绝非偶然。

    一、编剧宋西庭富于戏剧张力的文本

    刘胡兰的故事虽妇孺尽知,上世纪50年代也有过同名电影,但感觉深入和具象的艺术展现仍然不够,这是对象的英年早逝、事迹单纯造成的。剧中特派员台词“儿童团长,不也是个儿童”抓到了要害。英雄少年,首先是少年,刘胡兰有少年心气,也有少年心思,更有少不更事,然后才有英雄萌芽和英雄转变,英雄壮举才可信。几次闪回恰到好处,合理地解释了孩子为何能身着薄衣,在漫天风雪中屹立一夜,独自面对强大的敌人。行至高潮,刘胡兰与奶奶生离死别,件件小事细细说,更有催人泪下的效果。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信仰的纯洁性必须牢固依托信仰的合理性,合理性是纯洁性的骨骼,更是感动没有艰苦生活体验的人们的基础和保障。

    此外,编剧文笔凝练而又不失优美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如特派员说:“我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刘胡兰说:“我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胡连长说:“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三句俗语虽意思相近,但此处不觉繁冗,因为从三人嘴里说出来,非常符合他们的身份、性格,以及当时针锋相对的状况,效果极其流畅自然,这是精心打磨的结果,难的是无雕琢痕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王红丽等艺术家超凡的唱功和舞台表现力

    王红丽的演唱嘹亮清澈、明快优美、吐字清晰、活泼奔放、节奏铿锵,激越时有金石之音,婉约时有阴柔之态,悲戚时如怨如诉,极具感染力。如“从此后,我把它擦得亮又亮,揣得紧又紧。亮又亮,紧又紧,天天贴在身……”欢快自如,很像《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再如掩护顾县长突围时在山巅大唱民歌“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一展北国清新,将少女刘胡兰的临危不惧展现得酣畅淋漓;尤其是刘胡兰与奶奶分别时的高潮戏,“奶奶、奶奶呀……”字字哭腔,惨烈无比,非常动人。应该说,称王红丽所诠释的刘胡兰形象是动静相宜而又神大于形,正为合适。特派员扮演者王兴刚的表演从容不迫、驾轻就熟。

    我国的戏曲电影向来是重演不重拍,具体在该剧中,电影的独特语境凸显了一些戏台上不易察觉的问题:文本当中塑造被压迫者的革命意识形成不够扎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境界的继续伸展;大量的中景、特写平行长镜头使得画面调度略显呆板。在电影语言的参与感与创作感上,确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然而,我们却更讶异地看到技艺出众的艺术家们的自我修养。王红丽等人眼中那几乎是给人“时光倒流”错觉的清澈与坚定,非常精彩。这固然与王红丽和她的小皇后豫剧团长期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密不可分,同时,又与他们长期深入农村、扎根农村、办平民剧团、走平民化道路的宗旨密不可分。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始终保持着谦恭和热诚,也就守住了平和与本真。该剧真正做到了“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一个民营企业能够不计得失,创作、演出、拍摄这样一部主旋律作品,以河南剧种讲述山西英雄、以传统戏曲阐释革命历史,确实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剧目贵在:

    一、继承传统艺术样式,又富时代气息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由于自我意识的强力反弹,某些人对于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先入为主的过激反应,已经严重干扰了他们面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时必须的真诚和感动。这种“反弹”无疑是片面和偏激的。

    一切都在变,变化是世界的本质。在电影这日新月异的形式艺术中,今日弄潮儿,明天绊脚石,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电影理论前驱钟惦棐曾一针见血地谈到“但凡超越性,均有局限性”。反之亦然,岂有不曾超越、先进、鲜活过的“局限”?如果断言发展了的后代电影一定处处比前代先进,“进化论”也就沦为荒谬。今人哪怕不屑一顾的所谓“局限”,也无一不是前人绞尽脑汁努力达到的艺术结果。

    该剧所做的工作是在市场化、跟风化如此汹涌的今天,逆水行舟,顶风攀岩。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主旋律电影模式,积极正面、朝气蓬勃、勇敢无畏,极富鲜活的时代气息,新意可嘉,勇气可敬。

    二、挖掘革命英雄人物,歌颂崇高奉献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1947年3月26日,在听说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后,毛主席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旨在以刘胡兰精神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军民英勇奋战,直到赢得人民战争的完全胜利。毛主席亲笔为烈士题词,仅有白求恩、雷锋和刘胡兰三人,刘胡兰是其中惟一的女性。

    任何优秀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有代表性的英雄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缩影和风向标,刘胡兰精神像雷锋精神一样,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们经常谈论,当前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质量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那些光怪陆离、触目惊心的事件和反馈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风俗。社会的某些精神领域需要净化和救赎,而我们在当前影视作品主流中看到更多的是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义,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这与雷锋、刘胡兰那种高尚无我的精神相去何止千里?

    当前,像该剧这样超出小我,真情歌颂崇高、无私、忘我、奉献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是太多了,而是较少。

    我们不奢望它成为经典,但是绝对希望它被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人为之感动。在当前的产业化语境下,不经历市场的洗礼和机制的阵痛,电影强国便很难实现。但是,电影潮流决非是道德感、荣誉感、尊严感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流失,主旋律并不是曲高和寡的另类。即便困难重重,即便和者寥寥,即便它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也将选择不遗余力地歌唱像《铡刀下的红梅》这样有担当的艺术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