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歌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歌剧院发生了巨大变化,歌剧演出剧目之多、样式之多、演出城市之递增,前所未有。
注重中国原创
近年来,中央歌剧院在打造中国原创歌剧方面取得可喜成绩。2007年10月,中央歌剧院的原创歌剧《霸王别姬》在北京首演;11月,原创歌剧《杜十娘》赴武汉参加第8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新剧目奖。2008年1月,歌剧《霸王别姬》以完整的编制赴美国6城市演出10场。2009年11月,中央歌剧院复排的歌剧《白毛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演,引发观众的关注和好评;两年后,该剧参加了第2届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010年5月,《霸王别姬》赴广东参加第9届中国艺术节,一举获得文华大奖及多个单项奖;8月,原创歌剧《热瓦普恋歌》和《霸王别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两剧双获优秀剧目奖及多个单项奖。此外,音乐会版《复兴之路》也是歌剧院推出的一个品牌,2011年开启全国巡演。
排演世界经典
排演世界经典剧目一直是中央歌剧院的重头戏。2009年起,中央歌剧院推出每年一届的“国际歌剧季”,每届持续演出近半年,上演10余台剧目和歌剧GALA。其中的“王牌”剧目是突出中国元素的《图兰朵》。该剧近年间曾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演出,今年将赴该剧的诞生地意大利演出。第三届歌剧季中,剧院推出了重头剧目——瓦格纳的《汤豪塞》,创下了中国的歌剧院团首次演出瓦格纳作品的纪录,并于2011年9月参加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11月压轴首届中国歌剧节,震撼福州,囊括所有奖项;今年6月将参加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演出。5年来,歌剧院演出的外国歌剧剧目有《茶花女》、《蝴蝶夫人》、《乡村骑士》等,与国内外院团合作演出的剧目有《艺术家的生涯》、《弄臣》、《伊斯国王》等。新创作的歌剧《山林之梦》最近已投入排练。
重视基层、惠民演出
中央歌剧院每年坚持下基层、进校园。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歌剧院是第一个抵达灾区进行慰问演出的国家艺术院团。最近,院长俞峰带队的创作班子赴浙江宁波鄞州下基层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4位青年演员参加了文化部团委组织的“文化青年走基层”活动;中央歌剧院还是高校艺术实践基地,并在辽宁东港桃源村建立了联系基层的基地。
中央歌剧院是率先参与公共文化惠民活动的国家级艺术院团。如作为“公共免费开放日”演出活动的轻喜歌剧《蝙蝠》,于2011年5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出,吸引了万余观众观看。
加强自身建设
近年来,中央歌剧院大力实施机制改革,以“歌剧季”为龙头,激发了艺术生产力,队伍建设、分配制度、演出营销等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风貌。乐团现为百人“大三管”编制,其中包括5名外籍和多名海归人员。合唱团也扩大到了百人阵容。剧组制、选拔制、演出项目经理制、全员聘用制陆续实施。
此外,中央歌剧院的大剧场建设工程终于立项。目前设计方案已通过,并获得首都“城市规划建设设计方案汇报展”优秀奖。歌剧院还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数字化舞台技术联合实验室”,承担了文化部科技新项目“数字化舞台应用技术研究”,该项目的应用产业化基地已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