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先进文化之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专题论坛论点摘编




 中国文化报 >  2012-05-2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专题论坛论点摘编

    王  珠(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召开之后,首都文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发挥首都文化建设示范引领作用的重中之重。目前,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基层文化设备配备、基层文化活动经费保障、基层文化惠民服务4个“全覆盖”。为进一步推进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北京将实施十大工程,实现文化惠民全国创新、基础设施全国一流、服务效能全国示范、信息化全国领先的目标。其中包括城乡一体化工程、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今年创建100个数字文化社区,把300万册电子书、近万种期刊输入社区,带动提高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能力)、千场群众大汇演工程、万场演出下基层工程、来京务工人员的温暖工程(要在来京务工人员生活的聚集地和工作聚集地,实行“两地服务”。实施同城待遇,确保他们在工作地和居住地都能够看上电影、电视,看得上书、读得了报、上得了网)、文化服务示范达标工程、便民阅读工程(设置200台24小时街区自助借书机,推动形成全市性、全天候免费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实现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卡借阅就近还书等目标)、文化组织员引领工程(今年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会同财政局要为全市社区和行政村配齐7000名群众文化组织员,为基层开展文化服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文化志愿服务工程、公共文化数据库工程。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应该是文化的“城堡”,美术馆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这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中国的美术馆在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中国的美术馆几乎没有陈列,没有陈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积累不够。美术馆应该是文化“生产基地”,中国的很多美术馆其实是非常被动地展出,缺乏美术馆主体作用。我认为美术馆应该是能够产生新的知识、具备知识生产的责任跟能量的机构。美术馆是一个文化“公共空间”,所谓的公共性是指在这个空间里允许市民和公众自由地表达、自由地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有主动参与的欲望。能否通过这样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是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必须具备的一种可能性。美术馆作为文化休闲地,就是要使得公众在走进美术馆的时候能够在感受到这样一种文化气质、文化品质、文化气氛的同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可能是美术馆必须具备的作用。

    推进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建设,一是需要政府与企业的资金支持;二是需要公民、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三是需要美术馆自身的相关职能、责任以及能量。只有这三方面很好地结合,我们的美术馆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公共文化空间。

    褚树青(浙江省杭州图书馆馆长):

    对公共图书馆的解释中外有不同的概念,我们国内解释为保存、借阅书的场所,图书馆就是借书、还书;在欧美国家,图书馆是文化会聚和自由获取,对图书馆内部的功能设计包括服务内容都有更宽泛的解释和实践。在信息时代,由于我们目前的服务内容较窄,使得我们有着非常大的生存危机,即便是欧美国家,图书馆读者到馆率还是呈下降的趋势。

    传统图书馆服务向文化综合体服务转变。我们把图书馆定位为一个文化综合体,包含借阅、会展、沙龙、音乐鉴赏、文艺表演等所有形式的“大文化”服务。我们认为图书馆应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以书为媒介,融合一切文化内容,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所有人群的文化需求。未来,要实现单体的图书馆服务向集群图书馆服务转变、实体图书服务向实体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转变、读者被动接受管理和服务向读者主动参与管理和服务转变。

    李怀亮(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公共文化建设可以增加城市文化资本的价值,优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强化市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皈依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当今社会,文化以城市发展的轴心战略姿态出现。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和教育的战略越来越紧密地和文化轴心联系在一起,信息、知识和内容创造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张立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朝阳区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因为创建示范区是落实城市功能定位的现实需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创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利契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未来,朝阳区将在创建工作中探索机制,完善体系,建立有效工作模式;对照指标,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打造文化服务亮点。将在塑造精品文化设施、超前谋划文化设施布局、先行先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强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等方面加大力度,探索出一条特色文化发展之路。

    赵  滨(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听听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公共文化服务要适合老百姓的特点、老百姓的需求,建什么样的设施、开展怎样的活动,要让老百姓说了算。发展公共文化得让老百姓从屋里走出来,和平区搞楼门文化就是让老百姓自己“干”文化,演给楼道里的人看,从而实现把老百姓真正从家里“轰”出来。创建工作如果有特色、有特点、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建设好。

    陆   前(江苏省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调研员):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既是传承优秀传统的有效载体,也是彰显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既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既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苏州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了五项重点工程,包括网络建设工程、数字文化体系建设工程、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制度设计研究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

    傅 晓(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局长助理):

    徐汇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重点探索八大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一是建立经费投入制度,形成财政保障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形成专、尖结合的稳定队伍;三是构筑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四是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化运行机制;五是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的民主管理机制;六是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机制;七是建立公益性文化项目招投标机制;八是固化共建共享机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