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把好戏送到田间地头
“文化助残”如何落地生根
河北武安发现罕见商代青铜觚
陕西整合图书馆资源集中惠民
儿童剧《拯救行动》“六一”公益演出
沉香造香技艺等入选海南第四批非遗名录
文化部公文写作竞赛一举多得
国际爵士钢琴界名家京城献艺
抗战题材剧《女枪》等拍摄启动
“墨韵绿色”成第13届菜博会亮点
原创并非民营院团迈不过的坎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3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好戏送到田间地头
——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纪实

    本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张莹莹

    “早上天气还好好的,上午演到一半就狂风大作了。舞台上下尘土飞扬,幕条篷布上下乱飞,台下观众却兴致不减……”河南省曲剧团一名演员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了日前参加“舞台艺术送农民”下乡演出时的情景。

    其实这样的场面,河南不少剧团5年中“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时都曾经历过。他们风雨无阻,坚持把优秀的舞台剧目送到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这种投入力度不多见

    “河南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启动早、活动多、政府投入资金量大。”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闫敬彩向记者总结了活动的几大亮点。

    资料显示,2008年投入资金794.3万元,完成1897场演出;2012年2610.2万元,预计完成演出3300场。2008年至2012年,河南省、市、县(市、区)三级财政对“舞台艺术送农民”计划补贴性投入资金增长了两倍多,演出场次几乎翻了一番。“不难看出,像河南这样投入这么多资金开展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闫敬彩说。

    据了解,“舞台艺术送农民”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为民惠民“十项民生工程”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自2008年启动以来,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受惠”的运作模式,活动采取政府采购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省、市、县(市、区)三级优秀艺术院团承担演出的形式,按照全省每个乡镇保证一场演出的原则,免费让广大农民群众观看专业院团演出。

    活动开展以来,在河南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省、市、县(市、区)三级文化、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共有8个省直文艺表演院团、32个市级、150余个县(市、区)级专业团体以及10多个优秀民营院团参与了该活动。

    这种机制不断创新

    “高堂老母难叩问,怎不叫人泪涟涟。”这段时间,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逵营村的村民,依旧哼唱着这两句此前河南省京剧院演出京剧《四郎探母》时的凄怆唱词。作为2012年“舞台艺术送农民”巡演的第一站,这场演出拉开了该剧院2012年把京剧艺术送给农民的序幕。据了解,演员们在南阳期间将奉上《四郎探母》、《八仙过海》、《哭灵》、《小宴》等剧目的80余场次演出。

    所有参加“舞台艺术送农民”的剧团下乡演出不走过场,要实实在在地唱、踏踏实实地演。为保证这项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深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在活动筹备部署阶段,河南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联合成立了由分管厅领导牵头,分管处(室)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职能分工。为全面检查该项工作的落实情况,2010年还成立了活动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检查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落实情况。各级文化部门对参与活动的演出团体资质都进行了严格审查。

    下乡演出期间,许多艺术家和演出团队在时间上统筹安排、轻车简从,将“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要求落实到点滴之中——演出前认真准备,演出剧目挑选也格外用心,这些剧目有的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经典传统戏,有的是新排的贴近群众的现代戏,有的是惊险刺激的杂技,还有时尚的歌舞综艺类节目……演出主力阵容也都是各团的“当家花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舞台艺术送农民”已形成明显示范效应和良性循环机制,大部分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政府在这一活动基础上拓宽活动内容,主动出资购买更多的场次送给当地群众。许昌、洛阳等地根据当地实际购买院团演出场次,使演出覆盖到所有行政村,扩大了活动受众面;有的演出团体主动与演出地重要节庆或庙会相结合。此外,在河南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下,各演出院团在演出前通过不同媒介公示演出时间、地点、剧目、演员姓名、演出团体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活动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报道,都为“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氛围。

    这种活动百姓受益

    “妮儿,快去救人,用那呼吸大法。”“妈,啥是呼吸大法?”4月27日,河南省曲剧团来到河南省伏牛山区的南召县四棵树乡三叉口村演出,他们表演的戏曲小品《桑林收子》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演出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青年演员张晓英饰演的老婆婆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沙哑而又富有磁性的嗓音让台下观众开怀大笑。“美,真是美……”观众异口同声地品评道。

    “下乡演出时,这些庄稼人感激地告诉我,他们已经很多年没看过这样高规格的演出了,还一个劲地说辛苦我们。听了这话,我心里有说不出的、从未有过的满足。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演出再苦再累,在带给乡亲们快乐面前都没什么了。”一名演员与记者分享着他的演出体会。

    河南省农民群众历来都有听戏看戏的情结,如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证他们的文化权益这个问题迫切地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作为河南自创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被认为是符合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实际的实事和好事。

    “4年来,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的受益群众达2000多万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我们将增加演出场次,丰富演出内容,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闫敬彩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