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把好戏送到田间地头
“文化助残”如何落地生根
河北武安发现罕见商代青铜觚
陕西整合图书馆资源集中惠民
儿童剧《拯救行动》“六一”公益演出
沉香造香技艺等入选海南第四批非遗名录
文化部公文写作竞赛一举多得
国际爵士钢琴界名家京城献艺
抗战题材剧《女枪》等拍摄启动
“墨韵绿色”成第13届菜博会亮点
原创并非民营院团迈不过的坎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助残”如何落地生根

    张丽娜

    残疾人是折翼的天使。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种原因,他们身体的某些功能缺失了,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阻碍;但他们在精神上和健全人一样,需要通过文化的学习来滋养心灵、启迪心智、认知社会。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我国在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文化助残”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鉴于残疾人对文化的需求有其特殊性,文化助残要想真正落地并生根,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找到适合残疾人的文化,搭建起残疾人能够参与的平台。一些地方在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许多残疾人陷入“看不见、听不到”的文化困境。文化建设搞得再热闹,也难以让残疾人感同身受。为了让残疾人能顺利地参与文化活动,有关部门可以依托和利用已有的社区文化资源,开辟残疾人便于参与的、固定的场所,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活动,比如“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

    其二,要找到合适的助残方式,搭建起残疾人广泛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衡量一个地方的文化助残活动是否取得实效,不能仅看出了几个残疾人文化精品、几个残疾人文化名人,而要看是否调动起了多数残疾人的参与热情,要为大多数残疾人谋求文化权益。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比如,倡导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为残疾人开放,提供无障碍服务;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以及文艺表演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其中;发展雕刻、绘画、刺绣、泥塑等残疾人文化产业项目门类,让更多残疾人放飞梦想。

    此外,文化助残活动不能只在某些节日开展,要常态化,体现在每一天之中,让文化活动切实融入残疾人的生活。

    (新华社供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