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堤
“50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拉起了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18岁学会开汽车,摆弄那外国车我算是老内行,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这首唱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司机》,是一支红遍大江南北、最具鲜明文化符号的“汽车之歌”。今年,演唱这首歌的吉林省歌舞剧院老艺术家崔嶔迎来了他70岁寿诞,他向笔者介绍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
崔嶔从小生活在吉林的松花江边,是听着江浪的喧响、比着江浪高唱长大的。他和弟弟一起到松花江边放马,骑在马上跑圈儿,既吓唬狼,也练了嗓子。他说:“我常常在心里想,我的歌是唱给亲人听的。”在高中文艺会演上,他一个人拿到了独唱、领唱、表演3个奖,17岁时他就进入吉林市歌舞团(后转为吉林省歌舞剧院)。
有趣的是,《老司机》歌中唱的是“想当年我18岁学会开汽车”,崔嶔恰好是在18岁开始演唱这首歌的。从1960年18岁开始,他一唱就是50多年。1989年崔嶔把这首歌唱上了央视春晚。
在很多次演出中,他不唱《老司机》观众就不让他下台。那浑厚的歌声,给国内外观众留下了中国司机身板壮、底气足的美好印象。词作者刘中见到他就高兴地说:“你的演唱给这首歌注入了久演不衰的青春魅力,你把歌里的老司机变成活生生的人物了。”尤其是他对歌中那15个单字“嘿”的处理,在笑声的起伏中生动变化,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是真正在笑,发自内心地笑。”
《老司机》让崔嶔从一汽车间门前小广场唱到总厂大广场,又从吉林省唱到全国各大剧场,唱到农村田间地头、边防哨所。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的何光远说:“你是地地道道的荣誉汽车工人哪!”他曾参加文化部巡回演出团,从北京一路唱到广州,被誉为“难得的男中音,堪称一绝”。
文化部赴美国演出团到了汽车城底特律,崔嶔演唱完《老司机》,3位华侨捧着鲜花跑上舞台,把花献到他手上,泣不成声地说:“崔老师,我们是听着您的歌长大的。今天看到您唱歌,我们想家呀。”
崔嶔从1964年开始演唱《我为祖国献石油》, 他说:“唱歌光有技巧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情,融入深情。”为了唱好这支歌,他多次到油田第一线去体验生活,到吉林的扶余油田一待就是好多天,和工人们同吃同睡在地窨子里、干打垒窝棚里,大冬天和油田工人一起手握刹把采石油。一次冬天握到刹把上,手上被揭去了两块皮。这样,他演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才不断地打动着石油工人们。他说:“真正给我垫底的两壶酒:一是乡情,一是唱功!”现在,不少人是没等张口,先要掌声,真正的演员是用心对着心的演唱,博得的才是真实的掌声。
过去人们总认为男中音不能唱民歌,可崔嶔闯出了一条路子。进入吉林市歌舞团不久他就开始学唱大型歌剧《红珊瑚》、《红湖赤卫队》,他在磨练演唱的同时也学习表演,曾经师从温可铮、韩德章、王昆、李晋玮等国内大师学习声乐表演,还向国外专家学习,先后3次参加意大利歌剧大师吉诺·贝基在北京举办的声乐表演学习班。
1963年,歌剧《夺印》演得火热,一下子卖出去30多场剧票,可主演男一号突然患病。有人说小崔自己练过,结果一试他就成了主演,他陆续在《梅河两岸》、《仰天长啸》、《货郎与小姐》、《茶花女》等30部中外大中型歌剧中担任了主角和重要角色。1989年,哈尔滨歌剧院排演的大型歌剧《仰天长啸》应中国歌剧院之邀到北京演出时,崔嶔被专门邀请出演主人公岳飞。一台大歌剧,两个多小时,6个咏叹调,半个月拿下,指挥敲着指挥棒,乐师们起立敲弓子,祝贺他一炮打响。
人生70年,从艺54载,崔嶔参加了近万场音乐会、综合晚会、话剧的演出,担当独唱、领唱、重唱、合唱,也担任过节目主持人,可谓是多栖活跃的演员。1994年至1996年,在应邀参加的北京第三届国际合唱节上,他们一曲《长白山大合唱》一举摘取了合唱节的桂冠。这首歌在北京演出引起轰动,中央乐团的老合唱队员拉着崔嶔的手说:“太好了,我有20多年没听到这样美的声音了。”新加坡合唱团指挥朱承安女士竖起了大拇指,在颁奖仪式之后,朱女士郑重邀请崔嶔和他的伙伴赴新加坡演出。就这样,在崔嶔积极倡导下,成立了吉林省合唱协会,现在他还做着协会顾问。
崔嶔多次受邀参加东方歌舞团对东南亚和欧美的访问演出,他还和东方歌舞团的荣誉团长、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王昆合演过《白毛女》的对唱、重唱。王昆几次提出调他去东方歌舞团,都被吉林省给“保下”。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宋振庭半开玩笑地说:“你要再调我们崔嶔,我就和你到文化部去打官司。崔嶔是我们吉林的大喇叭。”
精神信仰和艺术追求,是崔嶔时时刻刻没有忘记的两座高山,他说:“唱歌就是文化传承,而且是更广泛、更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承,我的根扎在土里,我的歌唱自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