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宁昊然
“此次山东之行让我们见识到了齐鲁大地的人文、历史景观和自然胜景,收获颇多。遗憾的是,在戏剧大省山东我们没观看到吕剧、山东梆子等传统戏剧的现场表演。”7月9日在青岛举行的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教授牛川海如是说。
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是此次“情系齐鲁”系列活动的最后一项。在参访了泰山、孔庙、台儿庄、蒲松龄纪念馆等文化古迹之后,来自两岸的90余名文化界专家学者结合10天来的所观所感,分成“文化创意”“文化艺术”等不同小组对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吴荣顺此行亲身感受到了山东传统曲艺的魅力,至今大明湖畔两岸文化交流笔会上那悠扬的古琴声和台儿庄古城民间艺人表演的渔鼓似乎还环绕在他的耳畔。“让我高兴的是,能亲耳听到、亲眼见到山东诸城古琴大师高培芬老师现场抚琴,在台儿庄古城欣赏到了民间艺人原汁原味的渔鼓表演。但是时间有限,遗憾没能和山东艺术家好好交流。”此外,吴荣顺教授在参观了淄博蒲松龄纪念馆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蒲松龄纪念馆基本上是以文献和文物的形式来展现当时原貌的,如果能增加一些声乐形式,例如以小剧场折子戏的形式把《聊斋》中的一个个故事表演出来,更直观地展现当时的情景,会更吸引人。”
“蒲松龄的成就除了《聊斋志异》之外,还包括聊斋俚曲,这是蒲松龄创作的独具特色的地方小曲。但是纪念馆除了文献、文物外,缺少这部分无形的遗产。如果能增加这一曲艺资料,就能让参观者更全面地了解蒲松龄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系教授赖锡中也提出了和吴荣顺相似的建议。另外,他还希望能与山东音乐家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山东音乐的发展。
针对多位音乐家提出此行关于音乐、戏曲交流方面的缺憾,青岛市交响乐团团长连新国为台湾艺术家介绍了青岛音乐的发展情况。连新国称:“青岛西洋乐历史较久、发展较快,不少国际性音乐赛事都在青岛举行。中国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在2005年落户青岛,至今已举办三届。前不久第一届李德伦全国指挥大赛刚刚在青岛落幕。另外,青岛的民乐种类也颇为丰富,最早的要数道教音乐。现在政府正在对崂山道教音乐进行挖掘和整理。其他诸如胶州大秧歌等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助理教授、画家吴士伟有一点遗憾:没有时间参观山东各地的美术馆,没有机会和山东的美术家多交流。吴士伟说:“我们这次文化联谊行,画家只是少数的几位,如果以后能专门就某一学术领域组织两岸学者的联谊活动,效果会更好。”
有着台湾“豫剧皇后”之称的台湾豫剧团演员王海玲应该是此行收获最多的一位,第一次参加“情系”活动,她就有幸与山东聊城豫剧院院长章兰切磋技艺。“我跟章兰院长在郑州曾经同场演出,但互相并不认识。这次很开心见到她,彼此聊得很好。我们剧团到过很多省份演出,却没到过戏剧大省山东。明年山东要举办全国第十届艺术节,很高兴也邀请我们参加。”
来自书画、音乐、戏曲、建筑等领域的专家也分别发言分享了此行的感受,提出两岸文化交流的建议,“意犹未尽”似乎成为大家共同的感受。学者们共同提出,两岸文化交流要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并呼吁尽快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