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茜
“他运用象牙雕刻技艺与多种材料载体相结合作创新设计,他善将现代美学、西洋雕塑与民族传统工艺理念融会贯通。”象牙雕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张民辉以一把出神入化的刻刀,创造了牙雕和骨雕艺术新形象,赢得了业界高度赞誉。
1972年高中毕业后,张民辉进入广东省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师从牙雕前辈李定荣,后又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他将西方雕塑点线面构图之美运用到了牙雕传统工艺之中,作品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张民辉的大型牙雕作品《富贵吉祥》,突出显现了他对牙雕技艺创新的追求。除了雕刻传统的福、禄、寿三个人物,增添了如意、仙鹤,还有“岁寒三友”松、竹、梅,梅花上刻了一只喜鹊,寓意喜上眉梢,大丛的牡丹花象征着富贵吉祥。作品将树木、花卉、动物结合在一起,不但丰富了传统牙雕的表现样式,也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
张民辉在牛骨、河马牙、猛玛牙上运用象牙技艺语言,拓宽了牙雕技艺的表现载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国全面禁止一切形式的象牙国际贸易,使得传统的牙雕工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为了摆脱对象牙的依赖,延续牙雕工艺,张民辉走上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和探索道路。1991年,他和4个徒弟创办了花城博雅工艺厂传承牙雕技艺,工厂以骨雕生产为主,也生产牙雕精品。张民辉说:“骨的材料,象牙的雕刻,用普通的骨头来塑造牙雕的艺术效果,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欣赏的欲望,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效果。”张民辉带领徒弟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使骨雕产品在造型、雕工和外观上都与象牙雕刻产品相一致,解决了非洲象牙来源稀缺、影响创作和生产的问题。
眼下一个利好条件是,牙雕已经进入恢复期。2008年7月15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常务委员会议批准中国在严格条件约束下从津巴布韦等非洲四国进口象牙。张民辉开办的工艺厂2011年获得国家林业局批文,准许使用经注册的非洲象牙原料加工象牙工艺制品。
张民辉最关心牙雕的传承。他的工艺厂20年来已经培养了4个高级技师、16个中级技师。他忧心两个问题:一是年轻人的浮躁心态。牙雕是一种特种工艺,往往一雕就是4个小时,起来喘口气,接下来再雕4个小时。这就需要年轻人能吃苦,静下心、沉住气来学习。二是成长的周期长。一个好的牙雕技师要三年出师,十年二十年方能成长为好的雕刻人才。这就比不得其他工种收益来得快,因此牙雕的从业者易流失。
展望牙雕未来的发展,张民辉说:“只有牙雕从业人员的地位提升,作品保值,才能使这个行业更加吸引人。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