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特专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李兴昌
刘代娥
周双喜
曾静萍
张民辉
乌 兰




 中国文化报 >  2012-07-23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 兰
让蒙医药这颗医学明珠永远璀璨

    本报记者  屈  菡

    25年前,蒙医疗术还未进入医院的殿堂,如今却已经发展为拥有190张床位的规模;起初蒙医五疗法仅靠不足4人在实践,目前却已遍及内蒙古自治区122所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正规医院从事该专业的人员已达到800余人。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蒙医药(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乌兰的努力。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和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自成一体的用药方法、科学合理的炮制工艺、堪称瑰宝的天然药物特性,特别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有着尤为显著的疗效,而且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千百年来为各族群众的繁衍生息和身体健康,以及在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乌兰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但那时蒙医疗术只是掌握在大学老师及一些老大夫手中,还没有正式进入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乌兰只是很好地学习了蒙医疗术的理论,但操作甚少。1988年1月,乌兰所在的内蒙古中蒙医医院首创蒙医五疗科,并在国内外挖掘、寻找散落在民间的医务人员和学院教师所掌握的蒙医传统疗术。乌兰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她从一张床位、一个诊室开始施展蒙医五疗术。

    “起初我还没有认识到蒙医五疗术的惊人效果,第一次治疗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治疗了5次他便从轮椅上下来,骑自行车来治疗了,那时一次治疗只需要花费4元钱,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乌兰说,她当时更多是对那根小小的银针加上火灸所产生的力量感到困惑。虽然经常超负荷工作,但看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乌兰心里很是高兴,她决心要把蒙医药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现在,由乌兰创建的蒙医五疗科,已先后成为国家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内蒙古自治区领先学科。如今,乌兰担起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职务,从事蒙中医药管理工作。不能在一线实践蒙医药学,有人为此感到惋惜。她说:“过去是我一人为患者诊治,现在我在蒙中医药管理工作岗位,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培训和传承工作,使得这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让上百名甚至上千名蒙医药人员加入到了这项惠民事业中,我同样十分自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