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让京剧听得懂、学得会、传得开
儿歌侵权岂能赔“白菜价”?
《刘伯承元帅》央视播出
云南玉溪举办“十八大精神进万家”巡演
河南为优秀长篇小说颁奖
中戏“新三系”招生工作启动
山西省乡镇文化员比拼文艺才能
音乐界学术界纪念顾毓琇诞辰110周年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迎百年华诞
《季羡林说佛遗稿汇编》出版
专家研讨当下动漫产业发展
冬日里,文化暖人心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12-2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京剧听得懂、学得会、传得开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李  雪

    “为孙儿庆生辰满心欢畅,百岁人喜的是四代同堂。似这等花团锦簇杨门少见……”12月6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的长虹京剧团排练厅内,50多岁的刘凤桐把《杨门女将》选段唱得有板有眼,80多岁的陈玉才将铜锣敲得锵锵作响,这样的排练,长虹京剧团已坚持了五十余载。

    在享有“梨园之乡”美称的丰台,活跃着60支业余戏曲团队,京剧团是其中的主力。未来,这个位于北京西南的城区将依托戏曲资源荟萃的优势,打造中国戏曲文化中心,将京剧变成一门听得懂、学得会、传得开的艺术。

    集万般宠爱于一身

    “丰台是金中都所在地。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集大成者,金院本(舞台艺术的一种,元杂剧的基础)在此时达到鼎盛,奠定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基石。”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张凡曾如此评价丰台与戏曲的渊源。

    “不仅如此,丰台打造戏曲文化中心的优势还源于其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丰台区文委主任王虹说,北京市乃至全国没有哪个区像丰台一样,集结了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专业戏曲研究中心和院团。

    长虹京剧团团长郭贞形容自己的剧团现在“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她介绍,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京剧团为演出四处“化缘”的窘境,近年唱戏的环境明显改善了。丰台区文委、教委和各街道办事处鼎力支持,专业演员亲自辅导,让他们敢于挺直腰板唱京剧。令大伙儿颇为自豪的是,2005年以来,长虹京剧团先后演出了整本的《秦香莲》、《红灯记》、《赵氏孤儿》、《智取威虎山》、《杨门女将》,连续多年被评为丰台区十佳业余演出团队。

    今年《杨门女将》的排演就是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副会长王如昆手把手指导的。他表示,长虹京剧团的演员跟科班出身的京剧演员不一样,他们痴迷京剧,但岁数又较大,对基本功的要求不能太苛刻,还得因势利导让每个人都上台展示。令他欣喜的是,这个京剧团已经走出了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排了戏之后会拿到社区演出,将京剧艺术奉献给大众。“京剧在丰台需要的是唤醒,他们正在从事这样的工作。”王如昆说。

    既传统又时尚

    锣声起,京胡响,生旦净末,一一登场,演员的范儿起来了,观众的胃口也被吊起来了。在丰台,除了长虹京剧团,卢沟桥乡的隆韵戏社、马家堡街道的和韵京剧团等团队都自觉承担了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责任,逐渐锻造出了一支支“打不散、演得动、叫得响”的戏曲团队。

    “为社区服务、大家在一起唱戏、给爱好者提供活动场所”是和韵京剧团团长李栩对“国粹艺术进社区”的理解。作为北京第一家社区京剧团体,和韵京剧团通过周末百姓大舞台、夏日广场等形式弘扬京剧艺术。李栩介绍,京剧团成立以来排演了20多出经典剧目,20多个团员常年坚持参加活动,经过多年的训练演出,团员的演出水平不断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更令人欣喜的是,京剧名家也加入到了繁荣京剧文化的队伍中。今年10月4日,由王蓉蓉、杜鹏、王金钟等名家参演的“梨园丰收”戏曲晚会在丰台区万芳亭公园文化广场上演。经典京剧剧目《铡美案》、《赵氏孤儿》、《沙家浜》让戏迷们过足了瘾;各街道的票友也一展拿手好戏,唱念做打有腔有范,显示了“梨园之乡”的文化底蕴。

    这只是2012丰台时尚戏曲文化节的一部分。此次文化节囊括了戏曲演出、展览、讲座等多个项目,既有展现戏迷唱功的演唱大赛,也有时尚高端的多媒体戏曲奇幻秀,观众可以穿戏服、绘脸谱、做戏曲健身操……在丰台,京剧变成了百姓畅享的时尚梨园盛宴。据悉,“十二五”期间,丰台21个街道乡镇每个将至少拥有一支能登台演出的戏曲队伍。

    传承从娃娃抓起

    老一辈戏曲人深知传承才能留住京剧的根。于是,在丰台的小学课堂里便流淌出了“咿咿呀呀”的腔调和“像那么回事儿”的唱段,老戏迷们拥有了小粉丝。

    郭贞已经找到了传人——8岁的孙子陈鹏鹤。虽然小鹏鹤还在读小学二年级,但打小受熏陶的他已能唱6段戏了,小家伙最喜欢唱老生。郭贞说,和孙子一样,东高地一、二、三、四小,南苑四小及东高地中学均开设了京剧课,吸引学生上千人。“我刚开嗓时孩子们都捂耳朵,听多了慢慢开始喜欢,小手比划着也能唱段子了。”郭贞回忆。

    早在2008年,丰台区包括赵登禹学校在内的32个试点学校就开展了“京剧进课堂”工作。今年12月4日,丰台区东高地教育集群创建了“京剧进校园、进课堂”实验基地,知名京剧演员将走进集群内各学校,免费教授戏曲艺术,弘扬京剧国粹。创建仪式上,400名学生齐唱《定军山》、《穆桂英挂帅》选段,让新老戏迷颇为感慨。

    东高地地区文体协会副会长张允忠透露,为了将京剧融入学校的多个学科,除了音乐课教唱京剧、讲授基本知识外,还将脸谱绘画纳入美术课,将折子戏演出送入课堂。另外,学校还对有特长的学生开设了京剧提高班。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是对京剧本身的学唱表演,更是让京剧中的道德元素、语言元素和艺术元素实现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王虹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