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乡音—世上最美的音乐
跨年晚会的“特色”之美
万善归一,四方景从
微点评
建构和完善节日体系
后现代主义文化产生“奇异性美学”
纪录片须服从生活本身逻辑




 中国文化报 >  2013-01-0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年晚会的“特色”之美

    高  昌

    2012年12月31日的跨年晚会热潮,从晚间7时一直持续到2013年1月1日凌晨。十几家电视台精心烹制的精神大餐同时出现在荧屏上,各展风采,争奇斗艳,据说收视率也都可圈可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各家电视台的跨年晚会都是结合自己实际条件,立足于文化创新,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框架、相同的形式之中,真正展示出了属于自家独有的色香味,并以各自突出的“特色”给观众留下了一段段耳目一新的美好回忆。

    央视的跨年晚会走国际范儿,显示了包容四海的文化胸襟;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走温情路线,2005年超女三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同台的一幕,伤愈复出的俞灏明那《其实我还好》的歌声,还有华仔带领观众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的桥段,催下了无数粉丝的深情热泪;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大打混搭创意牌,萧亚轩、罗志祥共舞劲曲,奥运冠军孙杨跨界演唱,周杰伦的苹果弹钢琴表演,带来不少的新鲜感觉;浙江卫视继续发挥“中国好声音”的品牌效应,再加上崔永元和周立波的机智斗嘴,给观众留下了不一般的深刻印象;安徽卫视另辟蹊径,其规模宏大、明星云集的“国剧盛典”也是风骚独领;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等都有不少的“特色”之举,令人击掌喝彩……那份独有的艺术特色,是抄不出来的、买不出来的、跟风跟不出来的。而也正因为这份创新意识和独有的艺术特色,才使今年的十几台跨年晚会万紫千红,绚丽缤纷。

    乍一看,十几家电视台参与主办,跨年晚会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但同时也给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更大更多的展示才华和精彩的舞台。蓬勃发展的时代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也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题材、主题和创造源泉。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跨年晚会的激烈角逐中,能认识别人的长处和短处的人叫做智慧,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人才算做高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观众是跨年晚会的消费者,也是评判者。观众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可以说是跨年晚会的真正的“道”,亦即其成功与否的最终衡量标准。而与时俱进地突出自己的“办会特色”,才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关键。

    如果不能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文化养分,如果不能在文化创造中把自己的“特色”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就只能比着别人的葫芦画瓢,人云亦云,步人后尘。比如过去年份的某些跨年晚会,在举办之后就常常会招来一些“雷同”“模仿”“老一套”之类的非议。彼此争抢的那几张老面孔,互相因袭的那几首老歌,似曾相识的那几种演出形式,确实让人看得有点审美疲劳了。

    今年的跨年晚会,各家电视台通过各自不同的亮点,带来了不同的精彩和喝彩。遥控器拿在手里,换一次就有一次难忘的惊喜,换一次就有一次意外的愉悦。虽然各家电视台水平不同、实力不同、风格不同,但作为观众,总能从中找到所爱,各取所需。就像吃饭有西餐、有中餐、有满汉全席、有家常小炒,想吃什么就选什么,多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