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乡音—世上最美的音乐
跨年晚会的“特色”之美
万善归一,四方景从
微点评
建构和完善节日体系
后现代主义文化产生“奇异性美学”
纪录片须服从生活本身逻辑




 中国文化报 >  2013-01-0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构和完善节日体系

    李松、王建民、张跃、朱凌飞、马居里、许雪莲在《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艺术百家》2012年第5期)文中写道:由于我国目前的节日文化研究尚有不足,在现有节日情况,尤其是少数民族节日方面的了解不够,国家节日、民族节日、地方节日之间的关系未能得到很好的协调,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套国家统筹的完备的节日研究和保护体系,由此存在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确定的法定节日部分文化内涵缺失、节日放假制度不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尚待完善等状况。

    现有节日体系由政治纪念日、民族民俗节日构成,部分政治纪念日未能充分考虑与地方民俗的结合,而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政治节日来庆祝。各地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纪念日通常会组织规模不等的庆祝活动,也未能与本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结合,未能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整体节日设置和相关安排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民族和区域的特殊性。作为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国家,不仅一些共同大节日习俗有差别,各民族、各地区也有一些特殊节日。目前对于这些节日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形成整体节日体系中政治纪念日多而民族民俗节日少的状况。

    因此,应当组织了解节日实际情况的专家广泛征求各族民众意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注重节日文化内涵,加大力度进行节日基础研究,从全局把握各种不同类别节日,针对国家和地方假日构成状况,建构和完善涵盖国家、地区、民族节日的国家节日体系。(晗 宁/摘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