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乡音—世上最美的音乐
跨年晚会的“特色”之美
万善归一,四方景从
微点评
建构和完善节日体系
后现代主义文化产生“奇异性美学”
纪录片须服从生活本身逻辑




 中国文化报 >  2013-01-0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点评

    微点评

    ●连日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推出《改文风 写新风》、《“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在“走转改”中宣传好十八大精神》、《有想法还要有做法》、《一个掷地有声的政治承诺》等关于改进文风的精彩评论,掀起了一股贯彻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舆论高潮。

    巴灵一点评:这些评论精短实在,新鲜活泼,有的放矢,好读耐读。其本身实际也是新闻评论界改文风的一种生动体现。走基层,转作风。文风改,近群众。打铁人,自身硬。穴位准,针才灵。看效果,大不同。“假、长、空”,该批评。“短、实、新”,受欢迎……

    ●岁月如梭,新年又至,朋友们之间以诗词短信的形式互相联系,共同迎接新的一年,成为今年风行的一个文化看点。其中也涌现了不少佳作和佳句。仅笔者所见就有“东海夷氛须廓定,南天民气复充盈”“子夜月迟迟,牵萦万里诗”“看雪飘然成意境,听花笑着染神州”……

    巴灵一点评:现代科技手段成为传统诗词的崭新载体和传播手段,传统诗词为现代科技手段注入文化底蕴和古典芬芳。手机短信的广泛影响和互动特性,为古典诗词开拓了发展空间,也增加了一份时尚活力。

    ● 近日湖南长沙上演的一个大型文化旅游剧目中,演员们在跳茅古斯舞时,一个个赤身裸体,只扎了一些茅草,被认为“裸露太多”,极像是在演“床戏”,而不像在表演舞蹈,被观众质疑“过于情色,十分不雅”。

    晗宁点评:谈起古老传统文化,人们心底总会油然而生一种珍惜、一种敬畏,甚至联想一份传承的责任。可是,我们也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要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可惜现在总有一部分人对于“古老原生态”做着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这种表象往往掩藏着的是谋取商业利益的动机。其实这部分人应当醒一醒,新鲜噱头和媚俗迎合可能赢得短时间的暴利,但失掉了优良的德行,终会被观众和市场所抛弃。

    ● 历时2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基础性工程、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总目录《中国古籍总目》近日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至此26卷目录全部出齐。通过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总目首次摸清中国古籍“家底”约20万种。总目分为经、史、子、集、丛书5部,收录了各种古籍的书名、卷数、编撰者时代、题名、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时间地点、版本、批校题跋以及主要收藏机构等信息。

    晗宁点评:《中国古籍总目》标志着我国在目录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而站在保存民族永恒记忆的角度上,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无疑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希冀涌现更多古籍整理出版名家大师,积极运用新技术,进一步构建古籍历史文明传承的新平台、新渠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